广东乡土女团:英歌少女与舞狮阿嫲_南方plus_南方+

 编者按 

又一个三八妇女节来临。

一年前,“醒狮少女”走红,“打破偏见”的力量传递到了许多人的心坎里。

今年,我们决定来一场接力,走进传统民俗里的女性天地,记录她们的姿态,传递她们的心声。

她们是跳英歌的青春少女。今年春节,汕头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彻底“火出圈”了。“不是只有男生才可以跳英歌。”女孩们在学业或工作之余坚持训练,一招一式冲着“实力派”使劲。

她们是舞狮子的银发阿嫲。在惠州博罗,车村女子舞狮队快乐回归乡村舞台。“我们没有专业性的,玩得开心就好!”大年初六“姚夫人巡游”,阿嫲们甩下家务、出门舞狮,是有几分潇洒任性的“偶像派”。

这些在传统民俗里蓬勃成长的女团,是乡土女性之间殊为珍贵的趣缘社群。加入一个兴趣社团,让生活不再只是家务与农活,让自己更加快乐与开朗——在内心滋养一股真正撑起“半边天”的力量。

可兴趣的坚持并不容易。劳作、生育、家庭……无不在争夺时间与精力。

即便如此,忙于带小孩的她依然憧憬着回归英歌队,年近四十的她在家务和农忙之余加入了舞狮队,60多岁的她想着舞不动狮子还可以跳广场舞,70多岁的她教授少女们英歌招式……

故事的缝隙里透出了光亮,讲述着另一种坚持;那么,故事之外,我们是否可以期待更多的支持?

受访者供图

 英歌少女:尽情地跳 

3月4日,在汕头市潮阳区西龙古庙前,清脆而有节奏的木槌敲击声伴随着锣鼓声,将清晨敲醒。这是西门女子英歌队在进行日常训练。20余名青春靓丽的少女,穿着统一的训练马甲,在古庙前的空地上跳着、舞着。约莫9分钟,一场训练结束。很快,西门女子英歌队队长吴燕花又指挥着新一轮的训练。

旧时,英歌被视为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驱邪的魔力。参加英歌队的都是年轻力壮、英武潇洒的小伙子。1952年,潮阳区组建了第一支女子英歌队。“自古以来都只有男生跳英歌,没有女生。为了打破这种传统,当时的前辈就组建了这样一支女子英歌队。”

因历史原因,女子英歌队中途停办。直到2011年,在居委、乡贤等的组织下,女子英歌队又办了起来。“那时来教授的老人家已经七八十岁了,但她们还是很认真教我们。一个动作可能要转360度的圈,她们转一次就要停下来缓一下,不然就头晕。”吴燕花说。

时光匆匆,七十载转瞬即逝,当年的英歌少女如今已至耄耋。女子英歌则在传承之中,历久弥新。越来越多的青春少女,踩在轻快的鼓点上,恣意舞蹈。

西门女子英歌队进行日常训练。 唐瑞谦 摄

西门女子英歌队进行日常训练。 唐瑞谦 摄

评论不影响我的热爱

“英歌伴随了我整个青春。”吴燕花说。彼时的吴燕花还是一个15岁的小姑娘。在得知女子英歌队要重新组建后,她被朋友带着来报名。3年后,吴燕花成为了西门女子英歌队的队长、副教练,一路陪伴英歌队至今。“可以说英歌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西门女子英歌队不仅贯穿了吴燕花的青春,还贯穿了其余88个女孩的青春。她们大多是15岁到20岁的学生。每到周末、寒暑假,就一起训练英歌舞。在文光初级中学读初二的范烨瑄,是2022年暑期招新进来的队员,已经来英歌队跳了小半年了。“我们班上就有9个女生来跳英歌。”

吴燕花在15岁时加入新组建的西门女子英歌队,后来担任队长,一路陪伴英歌队至今。  受访者供图

吴燕花在15岁时加入新组建的西门女子英歌队,后来担任队长,一路陪伴英歌队至今。  受访者供图

女子英歌队的成员大多是15岁到20岁的学生。  受访者供图

女子英歌队的成员大多是15岁到20岁的学生。  受访者供图

两轮训练结束后,大家有了短暂的休息时间,范烨瑄告诉记者,今年的“双忠巡游会”她也去了,记者问她整整一天的巡游累不累,她和小伙伴一边喝水,一边说:“一点都不累,我觉得很开心,很精神!”

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让更多的人了解、熟知了女子英歌。在今年的“双忠巡游”上,女子英歌队通过短视频出圈。许多网红都专程来直播拍摄英歌队。有不少网友建议她们可以创建一个官方账号。现在西门女子英歌队在抖音已经有了2.9万粉丝,每个视频下面都有不少留言。“我们每次直播都有不少粉丝来看,他们还给我们的队员取了一些‘外号’,有个叫‘小宋轶’,有个叫‘蛋黄’,有个叫‘奶绿’……”

评论区的整体氛围不错,但也有人对女子英歌队员评头论足。“有些人不是真的喜欢英歌,他们是来看女生的长相、身高的。”吴燕花说,女生们对这些评价也会有些介意,但也能较好的调整心态。“毕竟这些是少数,我们不理就好了。”

身份不打乱我的舞步

英歌队每年都招新,每年也会有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有人离开了又回来;有人离开了,想回来却回不来。

郑彤彤是第三届的队员,现在,已经离开英歌队两年有余了。“第二届的时候我就去报名了,但那个时候我太小了,身高、年龄都达不到。第二年招新的时候我又去报名了,这次就顺利通过了。”谈起英歌,郑彤彤两眼放光。“英歌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英歌队就像是我的‘娘家’一样。”

2020年,郑彤彤嫁到了隔壁和平镇。刚嫁过去的时候,郑彤彤很不习惯。看着以往一起跳英歌的伙伴们又开始排练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郑彤彤笑着说,“所以我一有空就跑回来。我老公也很喜欢英歌,我们还没有生小孩的时候,周末他还会载我过来,看我训练。”郑彤彤以前没觉得结婚生子会对自己跳英歌有影响。“就像我们教练经常说‘结婚了又不是不能回来’。但实际上,等到真的结婚生小孩了,就完全不一样了。”2021年,她有了一个女儿,她也在那时正式退出了女子英歌队。

2023年春节,时隔三年,潮阳区举办“双忠文化节”,西门女子英歌队再次“出征”。郑彤彤也带着老公和宝宝一起参加巡游。“我很想回英歌队,但是我小孩没人带。没办法。”郑彤彤看着咿咿呀呀的女儿,无奈地笑了。但她很快又鼓舞了精神:“没事!等她再大一点我再回来!”

在女子英歌队,结婚与否,生子与否,都不重要。“只要符合我们的筛选标准,就可以报名加入。”吴燕花说。在英歌队里,有的队员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有队员中途因工作、学业等退出又回来;还有队员来自省外……“我们女子英歌队不排外,只要来了,大家就都是朋友,都是姐妹。”

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合影。 受访者供图

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合影。 受访者供图

 舞狮阿嫲:随性而舞 

舞台上,一头鲜艳威武的“红狮子”交替伸脚收脚,“狮头”随着鼓点轻轻摇晃,给观众鞠了个躬,随后慢悠悠转个圈,顿了一下,又继续摇头踏步……这只看起来“不怎么聪明”的舞狮,“狮头”已经72岁了,“狮尾”也有52岁了。

正月十五元宵夜,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车村村的历史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一支银龄女子舞狮队为元宵晚会献上了第一个节目。舞姿谈不上漂亮,动作也并不灵活,但随性的表演却有着一股别样的“呆萌感”,增添了节目的喜庆气氛。

“好玩”,“玩得开心”,便是这支银龄女子舞狮队的全部追求。生长于农村的阿嫲们,大半辈子不离农活与家务,却在传统民俗里找到了兴趣爱好,玩出了丰富精彩的生活,玩出了属于自我的天地。

正月十五元宵晚会,车村女子舞狮队登台表演,“呆萌感”增添了喜庆气氛。 受访者供图

正月十五元宵晚会,车村女子舞狮队登台表演,“呆萌感”增添了喜庆气氛。 受访者供图

大龄出道,不专业但玩得开心

“我们不是专业的,没有梅花桩,更不会武术。”一旁打鼓的是80岁的老爷爷车光佑,他正是组织和训练女子舞狮队的村民理事会成员之一。

车光佑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1987年村里重建姚夫人庙,为了弘扬姚夫人的孝顺等美好品质,理事会组织成立了“姚夫人女子舞狮队”,第一批成员有15人。目前,车村的女子舞狮队共有8名成员,其中一半是常住在村里的,年纪最小的也有50岁了。

“但凡是在姚夫人庙举办的活动,都会让她们来表演。”车光佑介绍,舞狮队每年有七八次演出机会,“绝大多数表演都是公益性的,有时候被请到村外去交流表演,就会收到一些补贴”。

“平常年份的大年初一和初二,我们都会在村里巡游表演。”元宵晚会上的“狮尾”是黄月梅,尽管加入舞狮队20多年,但被问及“专业性”,她会忍不住摇摇手笑起来:“没有什么专业性的,都是像在玩一样的,表演的动作都比较简单的。”

黄月梅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她们以前表演的时候,经常会被村里人打趣:“诶,她们不会的哈哈!”但她和队友们不在乎,都是笑着承认:“我们是不会的呀,就是随便跳跳的,开心就好!”女子舞狮队,更像是村里的一个兴趣社团,是这几位妇女的业余爱好。

开朗活泼的客家阿嫲让舞狮表现出了分外的喜庆欢乐,深得村民喜爱。黄月梅介绍,过年舞狮队巡村表演的时候,如果哪户人家想要舞狮上门拜年,讨个好彩头,就会在舞狮队靠近的时候在门口放鞭炮,表示邀请。舞狮队就会进到人家院子里拜年表演,主人家也会给舞狮队送上红包。

“下次你要加油当狮头呀,狮头好看!”今年元宵晚会后,村里人看到黄月梅都会如此鼓励道。

巡游表演,不囿于家务与农活

尽管一年下来占用的时间并不多,但对于这些一年到头操劳不停的农村妇女来说,参加女子舞狮队也是一种有些任性的选择。

元宵晚会上拍钹的老人叫欧小青,她今年67岁了,是车村女子舞狮队的队长,主要负责举狮头和拍钹。17岁初中毕业后回到家里帮忙干农活,26岁嫁到车村,后来的日子里,一边种地一边照养4个孩子,直到近40岁才开始参加女子舞狮队的训练。

“刚开始训练很辛苦,特别是举狮头。”欧小青回忆,以前每月初一十五都会到姚夫人庙去训练。经过一年多的辛苦训练,欧小青慢慢习惯了狮头的重量,便开始跟着前辈们上场表演。

但从她加入女子舞狮队起,来自家庭的反对声音一直没有停过。欧小青的丈夫是建筑工,平时的农活、家务活都离不开欧小青。她的三女儿车冬燕回忆道:“小时候妈妈跑去舞狮,一去就是大半天,我们还觉得妈妈不要我们了,有时候回来得晚都没有人做饭。”

抱怨的声音在每年的大年初六最为激烈。这一天是家里最忙的时候,每户人家里都会来很多亲戚,主人家都要忙着招待客人。但是年初六也是姚夫人巡游的日子,是女子舞狮队必须表演的一天。欧小青和队友们选择了出门舞狮。

今年大年初六,村里迎来了三年疫情结束后的第一场姚夫人巡游活动,欧小青又重新举起了狮头。尽管丈夫孩子也有抱怨,但欧小青表示:“这是对姚夫人文化的传承,也能为家人祈求平安,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舞狮很开心,氛围很好呀!”她还说,以后年纪大了舞不动狮子,还可以跳广场舞!

受访者供图

大年初六“姚夫人巡游”,阿嫲们摆脱家务,出门舞狮,玩得很开心。  受访者供图

大年初六“姚夫人巡游”,阿嫲们摆脱家务,出门舞狮,玩得很开心。  受访者供图

与欧小青一样,黄月梅也选择了“任性”。她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每年大年初六,家里都要招待三四十位亲戚朋友,为了不让当天留在家里的丈夫孩子忙得太辛苦,她会提前一天把要做的菜准备好。

“年初六那天来了不少客人,但是家里人手比较少,客人都只能自己给自己冲茶喝。”黄月梅的丈夫车贤中笑道:“虽然平时都是很支持她的,但是年初六还是抱怨了一下。”听到丈夫的“怨言”,黄月梅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只要村里有需要,我还是会去舞狮的!”

黄月梅介绍,她大约在1998年进入舞狮队,刚开始的训练并不轻松。“练的时候手软,回来之后全身酸痛。”虽然大家都是“一把年纪”,学的动作也不专业,训练的时间也不多,但是聚在一起练习和表演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和归属感。当时为了帮忙置办演出服饰,黄月梅还自己掏了30元购买了一身红色的表演服。“当时都没有跟丈夫说呢。”

“更开心了”,“生活更丰富了”,这是黄月梅参加舞狮队后的最大感受。黄月梅现在每天都会去村里的农场务工。她感慨,要种田要务工要做家务,自己的时间更少了,平时在家有空也都是刷短视频和看新闻。但有机会去舞狮,她也会一直去的。毕竟,生活不是只有家务和农活。舞狮队里,她的力气算是比较大的,未来也有机会举狮头呢!

【记者】李国华 唐瑞谦

【设计】徐隆洲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肖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