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成立_南方+_南方plus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各领域专家齐聚会场,就超大城市城乡二元结构等有关话题展开学术讨论。国务院原参事、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立云,广州市增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平,广东省城乡规划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邱衍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吴志才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南方农村报 李嘉镓 制图专家智库

华工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正式揭牌

麦均洪作欢迎致辞

麦均洪作欢迎致辞

麦均洪表示,华南理工大学是一所拥有红色基因的学校,聚焦“国之大者”,积极服务国家和广东乡村振兴。一直以来,学校全面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率先出台服务“百千万工程”的华工方案,发挥强大工科优势和特色文科优势,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撑。学校成立“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是华工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之后又一获批的广州市新型智库。研究院整合了学校跨学科专家团队,聚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和超大城市治理问题,强化“校地产学研”联动,积极构建全方位县镇村智库服务体系,探索“政府+智库+县镇村”融合模式,与广州市增城区形成对口合作,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

会上施祖麟、龚立云、麦均洪、廖平、邱衍庆、吴志才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现场还举办了研究院负责人与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聘任吴志才为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姜洪庆、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林辉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魏立华为副院长。

麦均洪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施祖麟颁发聘书

麦均洪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施祖麟颁发聘书

龚立云为研究院负责人颁发聘书

龚立云为研究院负责人颁发聘书

麦均洪为学术委员会部分委员吴志才、邱衍庆颁发聘书

麦均洪为学术委员会部分委员吴志才、邱衍庆颁发聘书

吴志才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吴志才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据悉,研究院立足广州、面向湾区、对话世界,整合学校跨学科专家资源,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核心要义,发挥数字辅助决策的优势,重点围绕广州都市圈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广州超大城市治理与城乡融合、老城文化保护与文商旅创新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权威观点

城乡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施祖麟作主旨报告

施祖麟作主旨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施祖麟从城乡关系、战略创新、发展力量三个方面分析了城乡融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本质、战略导向和前提条件,并结合广东的城乡区域发展历程,分析了广东通过乡村振兴实践创新案例和“百千万工程”推进城乡融合的现实路径,为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协同推进城乡融合提供了最鲜活的实践案例。

他指出,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的不同阶段,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因此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内在要求,并结合党近二十年的重要会议,剖析了我们党是如何在实践当中补短板、强弱项以激发潜能、释放活力的。

他强调,从城乡差别走向城乡融合的具体方式可能是多样的,但它的演进有共性的规律,归根结底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人民群众实践创造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民意,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调节现代化发展成果在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合理分配,平衡城市利益和农村利益关系的过程和结果。

主题对话研讨

主题对话研讨

林辉煌主持主题对话环节

林辉煌主持主题对话环节

邱衍庆观点分享

邱衍庆观点分享

邱衍庆指出珠三角地区城乡发展经历了由城乡混杂到城乡分野,再到1.0版本城乡融合发展的阶段演变,逐渐形成了相对有序的城乡空间结构,但目前仍存在城乡混杂、要素不均衡、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产业升级优势亟需进一步释放等问题。

他强调,城乡地域空间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城乡融合是新型工农关系,是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和共同繁荣,需要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协同推进城乡融合。

他指出,既要从城乡空间融合、城乡要素配置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一体化三个方面发力,形成有序城乡关系;又要从乡村产业多元化、政府有效治理和共同富裕三个方面发力,稳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而加快形成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路径。

刘锋观点分享

刘锋观点分享

刘锋认为,中国的城乡发展长期处于割裂状态,甚至是对立状态,必须缓解城乡对立,不断消解城乡二元发展带来的矛盾。在对城市和乡村关系的梳理中,旅游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功能。旅游不仅重新定义了乡村发展资源的合理布局,又增强了乡村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并且通过对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过程,实现了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他对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认为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已进入3.0阶段,其明显趋势是逐渐向乡村农家乐、乡村度假酒店等方向发展。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政策背景下,文旅产业推动乡村全民振兴的有力抓手必须要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应围绕文旅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姜洪庆观点分享

姜洪庆观点分享

姜洪庆谈到,超大城市区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性问题,并以巴黎为例,将其与广州的城乡规划建设进行了对比。他指出巴黎城乡规划的逻辑是系统性的,全方位考虑了城市的宜居性,并将现代城市生活要素完全渗透到了乡村,以保障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但广州却相对忽视了偏远乡村地区现代文明的建设。

他认为要缓解超大城市区域内部的不平衡问题,一是要重视乡村地区居民的素质教育,建设乡村现代文明;二是要有政府层面的机制体制引导,通过发展文旅产业激活乡村发展的活力。

魏立华观点分享

魏立华观点分享

魏立华指出,想要正确看待广州城中村现象,必须正确认识到广州先有市再有城、先有乡再有城的历史背景。其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代表政府的城、代表全球贸易的市与地方乡土村落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广州本土的市场力量与乡土村落间形成了紧密联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使得广州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以人本思想为出发点,将地方民生与发展摆在城中村问题的关键位置。另一方面,广州长期以来的商贾文化,这种市场化的影响同样反映在政府与市民的互动之中,广州城中村的治理多基于磋商协调的手段,是双方实现各自利益诉求的结果,使得广州很多城中村并没有因地方发展和开发而大片消失。

未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将锚定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为扎实推进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发挥重要智力支撑,为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输出更多“华工智慧”,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更强“华工力量”。

【记者】李嘉镓

【通讯员】何倩

【图片】受访者提供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李嘉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