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观察|当“海上广东”遇见山城重庆_南方+_南方plus

一场对接会,让千万重庆人民聚焦“海上广东”,共品南粤之鲜。

7月23日,广东金鲳鱼品牌推介会走进山城重庆,现场向当地企业、群众重点推介湛江金鲳鱼、珠海白蕉海鲈、汕尾鱼丸、阳江生蚝、潮州章红等广东名特优海鲜产品,并通过海鲜火锅宴,让岭南鲜甜与渝都火辣实现完美融合,勾动大众味蕾,推动粤鲜好货“出圈”。

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广东是渔业大省,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广东坚持“疏近用远,生态优先”,充分利用沿海地区优势,向海拓展,打开“粤海粮仓”的新“蓝海”,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奋力打造海上新广东。

此次重庆之旅,既是对广东挺进深蓝的一次“阅兵”,展现广东“蓝色粮仓”的建设成效,努力回答“海上广东”有什么、“海上广东”卖什么、“海上广东”要什么。同时,也是一次情谊深厚的“山海之约”,是广东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益尝试,有力畅通粤、渝两地农产品产销对接,促进省际交流合作。

渔人常说:“一片海能干很多事。”而广东的海,足以冲破万山,奔流向全国。

受访者供图

“海上广东”有什么?

坐拥全国至鲜的“蓝色聚宝盆”

在广东湛江海域,一个个巨大的“甜甜圈”纵横有序地排列在海面。在这些“甜甜圈”中,一群又一群金鲳鱼欢快游动,你追我赶。而每当有渔民倒入饲料,成群鱼儿便会翻腾出水面,激起片片晶莹水花。

这些“甜甜圈”是湛江市推进现代化渔业养殖所建设的深海网箱。近年来,湛江立足本土海域丰富的金鲳鱼资源,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技术,不仅培育出肉质鲜嫩、味道鲜甜的金鲳鱼,更是以“一条鱼”撬动百亿元产业规模,直接参与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和流通等全产业链从业人口约10万人,间接带动从业人口近100万人。

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游水嬉戏的白海豚、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广东4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蜿蜒漫长,蓝色海域处处是宝。近年来,广东在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市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充分挖掘深海潜力,从背靠大海到拥抱海洋,打造全国至鲜的“蓝色聚宝盆”。

在阳江,阳西县程村镇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蚝乡”。当地近海海水咸淡适中,港湾众多,饵料生物丰富,有6000亩天然红树林,是理想的天然大蚝场,让这里养殖的生蚝个大、汁多、肉甜。

近年来,程村镇依托本土优质的生蚝养殖资源,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规划建设工厂化蚝苗繁育中心、程村蚝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程村蚝洁净化养殖示范基地等项目,并大力发展程村蚝综合加工利用、生蚝商品化加工处理及冷链贮运等项目,促进生蚝产业进一步发展。

拥抱海洋的还有潮州饶平。当前,饶平县鮸鱼、章红、鲷鱼等深海鱼类养殖已从原本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良种选育、“木改塑”设备升级、智能防疫检测等现代化养殖手段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精细耕作海洋牧场。据海关部门统计,仅2022年就有超过3600吨活鱼从饶平出口至海外市场。

辽阔南粤海,处处皆是宝。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海上广东”得以发展的底气。2022年,广东全省海水产品产量达469万吨,海洋“家底”厚实,“海”的潜力的无限,“粤海粮仓”初见规模。

这片有着无限生机、生产力旺盛的蔚蓝水域,是广东的根基,也是广东的未来。

受访者供图

“海上广东”卖什么?

让蓝色“土特产”变市场“抢手货”

在广东金鲳鱼进重庆品牌推介会,除了生猛海鲜吸引众多采购商外,酸汤鱼、香辣烤鱼、蒜香鱼排、淡晒金鲳鱼等预制菜产品同样成为吸睛亮点。

“预制的海鲜,也很好吃。”推介会现场,不少重庆采购商试吃广东海味预制菜后,连连称赞。在他们看来,广东海味预制菜是对广东海鲜产业链条的再延伸,“能抢占更广阔的市场”。

让本土生长的鱼虾蟹快速被消费市场所接受,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风味带着销区,而预制菜恰恰符合了这一诉求。通过预制菜产品,广东海鲜能够快速出圈,南粤海味料理既能勾动食客味蕾,也会激发消费者购买广东海鲜的欲望。

如水产类预制菜起步相对较早湛江,国联水产、恒兴集团等一批重点水产龙头企业自2015年就已经开始转型深耕预制菜产业,通过传统手工制作和现代工艺生产并用,锁住金鲳鱼的大海风味,让不同地区、不同口味消费者爱上金鲳鱼。到2021年,湛江全市共有19家水产企业,预制菜产业主要品类20余个,品种近500个,总产值达40余亿元。

在珠海斗门,祺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在预制菜行业研发了30多个专利,投入巨大的研发资金与人力,目标就是为了锁住白蕉海鲈的自然风味,让更多人爱上海鲈鱼的口感、味道,进一步打开省外、国外两大市场。

受访者供图

通过广东省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近年来广东各地纷纷竞逐水产预制菜“赛道”,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融合化、全流程标准化、全环节品质化,希望以预制菜产业打通产区与销区之间的对接通道,激发消费潜力,提高消费意愿。

用“工业锅”炒香“农业菜”,广东领跑全国。随着省时、省力、省钱的预制菜产品进一步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广东预制菜产业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2022年,广东全省预制菜产值达545亿元,增速为31.3%,占全国的13%。

再造“海上广东”,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精深加工是重要一环,也是海鲜产业的生命线。只有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细加工转变,才能让深远海域优势海产原料被更广阔的市场接纳,实现由单系列少品种向多系列多品种转变,带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广东蓝色“土特产”进军重庆市场,以预制菜产业带动水产品加工,推出更多的市场“抢手货”。

“海上广东”要什么?

全力念好大食物观里的“海洋经”

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海上广东”就是要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在大食物观的视域下,建设“蓝色粮仓”,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湛江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耕海牧渔,打造“海上广东”,攻克水产种业是关键。近年来,通过实施“粤种强芯”工程,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阳西沙扒镇海水种苗繁育基地、潮州市饶平县岸上花鲈良种场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种业工厂”在广东沿海地区多点开花。当前,广东正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着力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新的增长极。

让重庆人民吃到广东鱼,既是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一次有益之举,也是树立大食物观的一次具体实践。广东海鲜进入重庆市场,是两地产销之间的有效流通,有助于解决食物消费供给单一、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难题,既满足了重庆老百姓多样化的食物需求,更让广东逐步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海鲜产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陆海全产业链发展融合。

广东,发展优势在海洋,潜力也在海洋,“海上广东”所需、所要更在海洋。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打造“海上广东”题中应有义,也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有力之举,要久久为功,持续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

海洋既是广东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更是“海上广东”迈向全国的立命之本。通过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海上广东”必将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打造“海上广东”,广东跨越山海,正在行动。

受访者供图

【记者】韩安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李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