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亿亩丘陵山地如何跑起农机?_南方+_南方plus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的支撑保障。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6.62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8.51亿亩,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十分迫切。但由于田块零碎分散、高低不平/缺乏机耕道路,农机“通行难”“下田难”“作业难”,农田基础条件不能适应农机作业需求,成为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和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部署要求,着力改善丘陵山区农田农机作业通行条件,拓展农业机械运用空间,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了工作指引、技术规范,并成立专家组,遴选典型案例,加强工作指导。山西、重庆、四川、浙江、湖南、贵州等省份结合实际,明确丘陵山区改善农田农机作业通行条件的技术标准、建设规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对零散、异形、坡度较大的田块进行“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陡变缓”改造,使田间道路与田块相通,田块互联互通,沟渠河道贯通,田块平整,为农业机械作业创造便利条件,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

主要模式

经过各地不断实践,丘陵山区农机作业通行条件改造模式日臻完善,已总结出水平条田、缓坡田、水平梯田、坡式梯田等四种主要改造技术模式。

一是水平调田改造模式。对坡降不大于3%的农田进行改造,改造后田块长边不小于100米,短边不小于20米。

二是缓坡田改造模式。对坡向处于3%~10%的农田进行改造,改造后田块长边不小于100米,短边不小于30米。

三是水平梯田改造模式。对坡向处于10%到46.6%的农田,应优先沿等高线改造为水平梯田,改造后田块长边不小于80米,短边不小于10米。

四是坡式梯田改造模式。对坡向处于10%~46.6%的农田,受水源限制或种植需要,应沿等高线改造为坡式梯田,改造后田块长边不小于80米,短边不小于5米。经过改造后的水田,田面高差控制在±3厘米之内,改造后的旱田平面高差控制在±5厘米之内,田块短边为配套农业机械最大幅宽的倍数,更加有利于农业机械通行作业。

主要经验做法

在政策支持方面,重庆、山西、四川等省份启动实施丘陵山区地块整理整治试验示范工作,将改善农田农机作业通行条件列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各地通过设立财政专项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整合其他涉农资金等方式,持续推进农机作业通行条件改善。近两年,重庆、四川两地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2亿元,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基本全部用于丘陵山区进行坡改梯工作。

在实施机制方面

重庆市出台了先建后补、定额补贴、差额自筹的改造政策,充分调动基层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四川省采用先建后补,山西省注重发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作用承担改造任务。

在服务指导方面

各地加强技术标准建设规范的宣贯,采取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改造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提高改造任务承担主体业务水平和农民认可度,选派专家点对点指导,工程监理人员实地指导,加快改造进程,确导改造质量

主要工作成效

改善农田农机作业通行条件,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持续增收。据调查,重庆市改造后,水田每亩节约成本350元以上,旱地每亩节约成本500元以上。2020年,渝北区启动实施“双10万”工程,新栽种10万亩金果林、10万亩生态林,对重点区域进行宜机化整治,完善田间耕作、灌溉排水、农田配电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林果业机械化。山西省实施的1.8万亩改造试点中,改造前有近1/4的耕地机械完全进不了地,改造后所有的耕地都具备了中大型机械进出和作业的条件。四川省实施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有6200亩撂荒地实现了复耕复种。在贵州省仁怀市,改造后高粱种植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

粮以田为基,农以田为本。

随着农田农机作业通行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将应用在广大的丘陵山区,在推进丘陵山区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未来,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必将实现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为描绘丘陵山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画卷提供坚实有力的装备支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赵飘飘 杨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