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观察 | “体育+”让乡村拥抱“夏日多巴胺”_南方+_南方plus

“村BA”火了,“村超”也火了,曾经在潮汕乡村打球的陈国豪也火了。

最近一段时间,体育成为了广大农民群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家门口”的体育赛事不仅丰富了乡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掀起一股凝聚人心的乡村“体育+”风潮。

现象级赛事出现,让乡村体育赛场有了新的发展活力。6月21日,全国农民体育工作座谈会在贵州省台江县召开,要求全国各地深入落实《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让农民体育成为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展示农民精神风貌、引领乡村文明风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体育正成为全国各地乡村新风尚。在广东,佛山、中山、东莞、河源等城市,一场又一场村级篮球联赛在当地掀起体育热潮;在浙江,嘉兴的“村BA”成为当地群众口中的“西甲联赛”,观篮球比赛、品乡土特产成为新的网红活动;在贵州,现象级“村超”让边远山村万人空巷,少数民族文化与足球比赛有机融合,收获全网几十亿流量......越来越多沾泥土、接地气、冒热气的赛事,让农村成为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希望沃土。

体育育人,不分城乡。当体育活动“随风潜入”乡土,一种“润物无声”的赋能正悄然发生。体育文化的内涵正在广阔乡土扎根成长,那股心与心相连、你与我相连的力量,正在为乡村铸魂。

接地气的“村BA”充分激发山村活力。新华社图片

接地气的“村BA”充分激发山村活力。新华社图片

离开竞技的体育

在传统观念中,“激烈”“胜败”是体育天生的形容词。

事实上,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窥视,可以发现竞技体育始终来源于群众体育,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美国体育学者希典特甫(siedentop)就曾指出,体育一方面是身体锻炼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关系的集合。

全社会成员广泛参与体育实践,由体育活动所带来的那份“拼搏”“向上”“团结”“奋斗”凝聚人心、鼓舞人心,这是体育的意义,也是一个国家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基底。

那么,我们不由得提问:体育离开竞技,不谈输赢,那会是怎么样的景象?

地处贵州黔东南地区的榕江县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作为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落后县城,近年来榕江县通过脱贫攻坚,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今年6月,在这里举办的“村超”,让民族与体育融合的乡村嘉年华火爆全网。

相较于球场上的激烈比拼,榕江县“村超”场下的少数民族非遗展示活动更引人注目。从一路“笙”歌,到绚丽苗舞,从烟熏腊肉,到飘香米酒,属于本土的“乡愁”既存于绿水青山之间,更沉淀在体育赛事之中。就像当地一名村民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足球,但是大家都爱自己的家乡。”

贵州“村超”火爆全网。新华社图片

贵州“村超”火爆全网。新华社图片

“村超”场下的少数民族非遗展示活动引人注目。新华社图片

“村超”场下的少数民族非遗展示活动引人注目。新华社图片

在广东,体育赛事同样与当地文化实现了有机结合。去年8月,河源市东源县灯塔镇“乡村振兴杯”男子篮球赛,冠军队伍每人获得一只鹅,其他参赛队伍也能分别获得鸡蛋、米面、水果等当地农产品。充满泥土味儿的奖品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让当地农特产品“出圈”。

离开了竞技的体育,不仅丰富了乡村生活,更提振村民的“精气神”。在广东,接连不断的“村BA”赛事,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篮球运动中,不仅形成了深厚的篮球文化积淀,更夯实了培养高水平篮球人才储备基础;在贵州,火爆全网的榕江县实现了村村拥有足球队,全县建设了14块标准足球场;在辽宁,沙里寨镇以体育赛事为契机,助力洋河蛋鸭“名优特”产品走出小镇。

离开了竞技的体育,在乡村足够精彩。

融入乡土的精神

“走遍世界各地,报道了包括世界杯、奥运会等很多不同的比赛,真的和榕江‘村超’联赛大不一样。这里的比赛太接地气了!”在榕江县,著名解说员韩乔生这样说道。

无论是“村BA”还是“村超”,这些最纯粹的农民体育活动,其纯天然的属性,折射的是自发的、本土的乡村共同意识,是完全融入乡土之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核心内容,要持续改善广大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激发广大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过去,人们常说要以艺术赋能乡村文化发展,而村级体育活动的“出圈”,证明了体育也能够成为乡村人心之间的文化符号,为乡村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与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治理、教育培训、休闲旅游等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不断完善丰富体育赛事活动的同时,提炼契合本土、振奋人心的精神内核。

一把体育火,沸腾振兴路。如今,村级体育赛事已不仅仅是普通的体育活动,更是广大农村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是农村群众真情实意的乡土情结,是乡村向上奋进的精神标识。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全国农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显著提高,农村青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农村健身场地设施基本健全,人均场地面积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笔者相信,在乡村体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那样美好的未来,不远。

 

【记者】韩安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肖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