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
揭牌仪式暨专题研讨会
在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举办,
“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项目基地
正式落户白云区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乡村文化振兴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的基础工程。“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东恒广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共建,将在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建立培训基地,旨在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治理能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筑牢文化根基,实现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研讨会上,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李健教授分享了龙湖、穗石和莲麻这三个作为“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试点的建设成果和创新模式。这些典型案例,传达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展现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能性和实践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随后,广东恒广投资有限公司策划总监陈桂平为大家介绍了凤和村和港头村的乡村振兴建设成果及模式,详述了两个村庄如何发挥各自资源禀赋,通过运用适当的方式激活乡村文化并推动其发展,两个村庄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现公共文化共同体的力量
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有效路径
同日开幕的“广州市首批乡村文化振兴试点建设成果展”,重点展示了各村以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为纽带,探索基层自治的有效路径。首批乡村文化振兴项目正如会议上嘉宾介绍所述,其建设成果及经验引起了与会者和观众的强烈兴趣。
莲麻村通过“莲麻梦想”共创活动,组建多元参与的行动网络,让外部资源持续服务本地文化振兴,以乡村美育为切入点,建立了“嗡嗡队”儿童学习团队,策划了嗡嗡学堂美育平台,提出了“探梦莲麻红色剧本游”和“红色莲麻墟”的共创方案,与商户、村民合力打造新一代沉浸式文旅服务。
穗石村依托村内浓厚的粤曲文化,组建3支文艺志愿队及“拾粤合唱团”、广场舞舞蹈队等团队,以艺术介入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有效探索出志愿者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模式,有效激活沉寂的乡村文化。
龙湖街道组建了“妈妈行动队”、“龙湖先生志愿队”,搭建了爱心菜园,并以美食派对为载体,举办艺术菜市场、美食市集、节气美育展、农耕服饰秀等活动,打造富有艺术感的社区共创场景,以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为纽带,开启新的社区记忆。
凤和村遵循“文化艺术焕新乡村”的理念,因地制宜地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活化旧村。在建设过程不断激活文化资源,引入非遗文化、农业文化以及绘画艺术等元素,为乡村在土地、农房方面进行的硬件改造注入新的“灵魂”,陆续策划了体育赛事、文化讲座、知识普及、书画艺术展览等一系列文娱活动,将具有在地性、互动性的“乡村激活艺术”模式有效落地。
港头村以乡村产业+为核心引擎,驱动港头村项目发展,采用“建筑师+院落+业态”的操作模式,引入国际国内建筑大师对港头村进行集群创新改造设计,形成项目的IP符号,打造以岭南文化引领的“岭南国际建筑公社”核心品牌,已落地青山周平、承孝相、王维仁等建筑设计大师的陋园、岭南传统文化学堂、城市客厅书屋作品,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艺术打卡点。
深化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治理模式创新
为了推动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的发展,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启动了“广州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项目,探索通过公共文化活动,有效培育基层群众文化组织,调动多方力量,打造共创机制,共建和谐关系,创新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的路径。
作为“广州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标杆项目之一,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将会常态化地举办讲习班,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人才培育需求为导向,建立以专家学者、改革智将、先锋村干、专业能手、时代乡贤等为主导的师资队伍,通过课堂培训、理论研讨、专题研学、实地体验等方式,培养乡村文化振兴骨干队伍,同时建设“讲习所”项目赋能平台,组织外部力量呼应当地群众需求,培育孵化一批乡村文化振兴实践项目,形成“培训-实践-指导-总结-运用”的循环优化机制,促成一批有成果、有内涵、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文化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