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应求、一斤上万?解码紫金蝉茶品牌价值的跨越式提升_南方+_南方plus

回首今年的春茶销售季,各地春茶茶价普遍有所上涨。到了6月,紫金蝉茶迎来了集中上市期,价格上涨趋势更是十分明显。

“茶青从来没有上到过今年这么高的价格,”紫金县古檀树农民种养合作社理事长范舜亚告诉记者,“我们本地高端的成品茶叶要卖到2-3万元/斤,我们企业的最高也有卖到1万元左右。”从名不见经传的后起之秀,到茶友竞相购买,如今高端的紫金蝉茶可卖出一斤上万元的高价,被誉为“茶中燕窝”。

从诞生起数十年时间,紫金蝉茶一路高歌猛进,品牌价值节节攀升,已超35亿元。那么,紫金蝉茶品牌价值跨越式提升背后的缘由是什么?一切都要从紫金蝉茶的原产地——河源市紫金县开始讲起。

受访者供图

品种故事:小精灵咬出的蜜香茶

“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和茶叶品质的提升,让紫金蝉茶获得消费者追捧,进而卖出好价。”河源市茶叶协会会长、紫金县金丰号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中向记者总结了紫金蝉茶品牌价值攀升的两大秘诀。

作为“中国蝉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紫金县已有近7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紫金开始用在当地被称为“小精灵”的小绿叶蝉叮咬过的茶青制茶,这也正是“蝉茶”一名的由来。

受访者供图

紫金蝉茶是全省乃至全国比较独特的茶叶,是坚持有机种植和制茶工艺“天人合一”的佳作。被小绿叶蝉咬过的茶树,自愈时会分泌一种特殊物质。在手工采摘后,经特殊工艺精心制成茶叶,茶汤蜜香浓郁、喉韵回甘,造就了紫金蝉茶的独特魅力。范舜亚告诉记者,许多茶友在品尝了紫金蝉茶后,对其标志性的风味喜爱有加,认为这正是紫金蝉茶区别于其他茶叶品牌的优势。

除了独特的蜜香口感之外,紫金蝉茶还是公认的生态茶、放心茶。因为小绿叶蝉只生存在无污染的环境里,对茶园管理的要求非常高。为保证小绿叶蝉的繁殖,茶园里不能使用化肥农药及生长激素,茶青原料的健康等级必须保证最高。

此外,相比于其他茶叶品牌,紫金蝉茶具有稀缺性的特征。张建中介绍,以金丰号为例,企业一年仅生产2000-3000斤紫金蝉茶。这是因为与其他茶类采摘时间不同,紫金蝉茶一年只采摘二次,分别在初夏小满(5-6月)和初秋禾黄时(10月),因为这时正是小绿叶蝉最多的季节,茶里的蜜香也最为浓郁。只有在适合的温湿度,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下,才能采摘到优质的茶叶,有限的供给量让紫金蝉茶水涨船高的价格不难预见。

受访者供图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曹藩荣认为,今年紫金蝉茶价格走高受到消费群体扩大、消费水平提高、产业科技支撑完善、有利的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紫金蝉茶产业的科技支撑健康发展,从采摘标准控制,加工技术普及和掌握,茶树栽培与加工人才培训,保证了今年紫金蝉茶品质的稳定和提高。”曹藩荣说。

受访者供图

品牌之路:小茶叶长成大产业

紫金蝉茶的故乡紫金县紧邻粤港澳大湾区,占有地利。近年来,紫金县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区、后花园、菜蓝子基地,推动紫金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先行地。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的地缘、人缘、机缘等资源,都为紫金蝉茶产业发展和品牌效应不断积聚能量。

紫金蝉茶作为广东近年来新崛起的茶叶品牌,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却已深入人心。凭借“紫金蝉茶 蜜香万家”的品牌形象,紫金蝉茶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粤港澳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区域公共品牌”,还摘下了中国首届斗茶大赛年度区域公共品牌金奖。

受访者供图

在紫金,还有不少像张建中、范舜亚这样因紫金蝉茶品牌效应对茶产业更有信心的茶人。记者获悉,随着品质的提升,大部分农户出售的普通紫金蝉茶的茶青都可以达到100-500元/斤不等的水平,茶叶也由以前的200-300元/斤提升到500元/斤左右。紫金蝉茶,已经让茶产业成为紫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

念好“茶经”,走稳“茶道”,紫金用蝉茶沏出了一份独具韵味的甜蜜事业。紫金茶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成为紫金农业领域的重要富民产业。预计到2025年,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量达5000吨,茶产业综合年产值超20亿元,茶叶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把“紫金蝉茶”打造成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粤字号精品。

受访者供图

对于其他粤茶品牌而言,紫金蝉茶的成功突围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张建中认为,媒体宣传为紫金蝉茶品牌价值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的。除了探索品牌标志性的风味、保障茶叶的品质外,大力传播品牌故事,同样是茶叶品牌发展壮大的重中之重。“数字经济时代,茶叶品牌要利用自媒体进行大众传播,会讲故事,打造茶文化品牌,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IP。”张建中表示。

【记者】魏钰

【实习生】江嘉敏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伍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