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钱”成为“唐僧肉”?全国追缴医保基金10.7亿元_南方+_南方plus

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着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在发布会上透露,2018-2022年,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医保助力近1000万户贫困居民成功脱贫。

受访者供图

降低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成本

“确保重点人群应保尽保。”发布会上,胡静林介绍,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居民医保参保补助力度,医疗救助分类资助特困人员、低保人员、返贫致贫人口和纳入监测的易返贫致贫贫困人口参保,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看病有制度保障。2022年,全国共资助9766万困难群众参保,监测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

根据会上公布的数据,农村低收入人均的就医成本有所下降。胡静林介绍,目前在防止因病返贫致贫方面,“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减负实效”。据监测,2022年三重制度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1.45亿人次,帮助减轻费用负担1487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指导各地做好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重点监测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协同相关部门实施综合帮扶。2021年以来,各地主动推送预警信息740万余人次。此外,还通过医保目录调整和常态化开展药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合力降低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就医成本。

不让医保基金成为“唐僧肉”

医保基金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每个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5月17日,广东省医保局官网曝光了广东省2023年第一批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案例。从通报的案例中,南方农村报记者梳理发现,县镇两级的公共医疗机构存在过度诊疗、过度检查、分解处方、超量开药、重复开药等乱象。例如,恩平市人民医院存在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等的违法违规情况,涉及医保基金626160.64元。

群众的“救命钱”如何守住?胡静林表示,国家医保局严厉打击各种违规违法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唐僧肉”。

据介绍,医保部门联合公安、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聚焦骨科、血透、心内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药品耗材、虚假就医、医保药品倒卖等重点行为,靶向监督,除去侵蚀群众“救命钱”的“病灶”。2022年,破获案件268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261人,追缴医保基金10.7亿元。

胡静林还提到,国家有医保局充分运用智能监控、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管体系。2022年,通过智能监控拒付和追回38.5亿元,约占追回基金总数的26%。“仅一个虚假住院的大数据模型,精准锁定的线索,就抓获了近500人,查处涉案金额近亿元。”他补充。

门诊慢特病可异地直接报销

随着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现在群众对异地就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异地就医提供便利,关乎民生福祉。

胡静林介绍,国家医保局推进跨省异地直接结算,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进展:

第一,群众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更加方便。目前,全国住院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6.88万家,比2017年增加了7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由2017年的不到5%,提高到2022年的65%左右,累计惠及2038.76万人次。

第二,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取得突破。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全国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38.21万家,累计惠及了6959.91万人次。

第三,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取得进展。每个统筹地区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5种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费用,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以及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全国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到2.46万家,累计惠及73.02万人次。

第四,异地就医备案服务不断优化。近年来,我们不断扩大可备案人群范围、减少备案所需材料,同时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等全国统一的线上备案渠道,实现异地就医备案网上办和掌上办。

【见习记者】陈海玲

【记者】袁瀚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肖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