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禾虫”!广东特色高效益综合种养模式_南方+_南方plus

吃过冬虫夏草,你是否也吃过“水中虫草”?

禾虫又名疣吻沙蚕,是稻田中的常见生物,因其具有补脾健胃、生血、利湿等功效,又被誉为“水中虫草”。

4月18日,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阳江市农业农村局、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驻东平镇驻镇扶村工作队、阳江市江城区城西街道办等联合举办的“水稻+禾虫”高质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培训班,在阳江正式开班。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等百余名从业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稻虫绿色高效种养模式。

广东省“水稻+禾虫”高质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培训班活动现场

广东省“水稻+禾虫”高质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培训班活动现场

攻克人工繁殖技术难题

禾虫规模化种养成为可能

禾虫是稻田中常见的水生生物,因其喜居于稻田中,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在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时性成熟而破土而出,故名禾虫。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禾虫在稻田中随处可见,农户有时可捕捞数百斤,用农艇满载而归。后来因水域污染、农药滥用、过度捕捞等,稻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禾虫自然资源逐年枯竭,数量也在日趋减少。

为留住这一稻田的“伙伴”,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陈兴汉教授团队于2012年开始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团队攻克了行业公认的疣吻沙蚕人工繁殖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全人工繁殖催产率达98%、孵化率达95%,平均每平方米工厂化育苗池可产出50刚节以上幼体20000尾、年生产可销售规格幼体30亿尾,为后续良种培育奠定基础。

人工繁育禾虫幼虫

人工繁育禾虫幼虫

针对禾虫增养殖产业中出现的依赖天然苗种进行滩涂护殖、人工育苗成活率低、养殖方式单一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团队与多家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聚焦禾虫人工育苗技术、工厂化育苗设施装备设计应用、增养殖技术、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持续攻关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多项原创性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尤其是首创禾虫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体系,创新生态增养殖技术模式,实现了在内陆山区进行“水稻+禾虫”综合种养的重要模式创新,使得大规模推广“水稻+禾虫”综合种养变为可能。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罗国武表示,“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湛江考察水产种业,给我们透露一个重要信号:水产品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要解决吃饭问题还是需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渔业发展来说,我们要拓展蓝色领土,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这也是我们联合攻关禾虫人工育苗技术难题,在海洋大市阳江举办此次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罗国武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罗国武

一粒种、一条虫、一粒米

一种全新的绿色种养模式

本次会议,与会者先后前往阳东区东平镇马屋村和江城区城西街道阮西禾虫科技园,进行了实地参观和禾虫种养学习。

记者在田间看到,大田里,插满的水稻秧苗间有许多小气孔,随着工人钉耙上下挥动,生龙活虎的禾虫便从挖出的泥块中爬了出来,探头探脑。

稻田中挖出的禾虫成虫

稻田中挖出的禾虫成虫

“这就是‘水稻+禾虫’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该技术连续于2021、2022、2023年被列入了当年的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广州市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成太辉在田间介绍。

据了解,由于禾虫对环境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在养殖期间田块不能使用杀虫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只能施放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因而有效地减少了过度使用农药投入品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让产出健康稻米和肥美禾虫成为可能,生态效益显著。

同时,农户种养水稻禾虫也可大幅提高稻农种植效益、增强种粮积极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兴旺、绿色生态和国民营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稻田中投放禾虫苗

稻田中投放禾虫苗

水稻田养殖禾虫,既要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又要提供禾虫生态环境,如遇到水稻病虫害,种养户如何进行防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李敦松指出,实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辅助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策略。比如,前茬种植绿肥,播前深翻细耙,防虫网阻挡害虫,设置性诱剂诱杀,释放天敌等。如果选用药剂,以生物药剂为主,选用符合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对禾虫安全。

据悉,当前“咸水稻+禾虫”滩涂生态增殖、“水稻+禾虫”咸酸田改良、冷浸田改造等稻虫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已在广州、阳江、珠海,广西钦州、防城港,福建福州、宁德、莆田等地示范推广,产业前景广阔。

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二级研究员、省种业集团研究院院长林青山

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二级研究员、省种业集团研究院院长林青山

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二级研究员、省种业集团研究院院长林青山表示,“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模式是现在农业中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对提升种粮效益、农民种粮积极性以及对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综合种养过程不使用化肥、农药,也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此外,发展该产业不仅保障了粮食的供给,还能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蛋白的需求,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种两收效益高

水稻-禾虫产业成为“网红”产业

“水稻+禾虫”种养模式究竟能产生多少效益呢?

一位来自广西的种植户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养殖的禾虫上市预计可卖150~160元/斤,水稻卖到12元/斤,不打农药和化肥,增施有机肥,稻米品质非常好。不过可能是品种没选对,稻米的产量不算太高。

阳东稻盈韵合作社负责人说,“去年在广东农技服务专家的指导下,我在阳东区东平镇海蓢村马屋自然村流转了100亩农田,引种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青香优19香,尝试‘水稻+禾虫’的绿色种养模式。眼下,禾虫即将上市,市场价在每斤180元至200元之间,感觉能有不错的收益”。

成太辉指出,只要方法得当,管理精细,“水稻+禾虫”亩产可达500斤,禾虫亩产值能有60000元。在培训课上,他分享了2年的统计数据:2021年亩产禾虫83斤,水稻+禾虫总产值13790元/亩,亩利润8000元。2022年亩产禾虫162斤,产值可达22000元,亩利润达18000元。

广州市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成太辉

广州市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成太辉

如今,水稻-禾虫产业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网红”产业。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东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家如关注到这一产业,并提出了“加快‘高端香稻+禾虫’绿色生态高效种养及成果转化模式推广,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3年阳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阳江职院海洋河口渔业研究院”建设,把禾虫种业创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珠海市关于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若干扶持政策措施》规定:禾虫稻每造每亩补贴300元。斗门区“装禾虫习俗”入选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莲洲镇被评为 “中国禾虫之乡”。

展示现场,对禾虫充满好奇的参会者

展示现场,对禾虫充满好奇的参会者

但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关注到了“水稻-禾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阳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戴了疑

阳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戴了疑

阳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戴了疑表示,禾虫是大湾区和阳江地区传统的特色高档美食,拥有打造禾虫产业链的良好基础。鉴于我省已取得的禾虫种业和养殖业的优势地位,建议重点依托相关科研院所水产遗传育种、水稻绿色栽培、稻渔综合种养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开展联合攻关,依托相关农业龙头企业融通产业链,重点发展禾虫种质资源保护、禾虫遗传育种、“水稻+禾虫”生态种养、禾虫精深加工、医疗保健产品、禾虫特色美食、禾虫预制菜、禾虫生态文化等业态;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培育相关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响水稻-禾虫生态文化品牌。

【记者】喻珺

【图源】部分来源于海洋与渔业杂志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