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丰顺、大埔部分乡镇晚稻减产严重?经核实,真相是……_南方plus_南方+

广东各地晚稻正陆续收割,对于忙活了半年的农民来说,丰收是件值得开心的事。然而,梅州丰顺县、大埔县部分农户却面临晚稻减产严重的情况,部分农户种植的晚季稻相对早稻的产量,每亩减产甚至超过2/3。

晚稻减产原因是什么?损失由谁承担?如何赔付?为此,11月11日—11月15日,南方农村报记者深入一线调查,探寻水稻减产的真相。

部分水稻每亩减产2/3以上

11月11日下午2点多,趁着晴好天气,丰顺县潭江镇潭江村村民洪国平正在翻晒谷子。“今年晚稻的谷壳不是黄色,而是白色或黑色,谷壳内挂米比较少。”洪国平指着正在晾晒的稻谷说,这是一个礼拜前收割的6.5亩水稻,但仅仅只收割了不到1000斤,平均下来每亩100斤—200斤。

洪国平收割的水稻,部分只是稻壳,没有稻米

洪国平收割的水稻,部分只是稻壳,没有稻米

正常情况下,他种植的水稻亩产在800斤—1000斤。“早稻没有问题,禾苗长势好,米粒修长,煮出来的米饭比较香。”洪国平介绍,因为早稻产量比较高,晚稻也买了同样品种的种子。一开始,禾苗长势挺好,可到了灌浆期就开始出现问题。他心想可能是有虫害,但打完药的效果不好。

因为偏远及土地比较“碎”的缘故,潭江村机器收割一亩水稻要180元—200元,而每亩收成才200多斤,部分村民觉得不划算,放弃了收割。南方农村报记者在潭江镇中心学校后面看到,仍有部分没有收割的水稻,这些水稻的叶子是金黄色的,高度在1米左右,但是部分稻穗呈现黑色或者白色,其中白色谷壳是空壳,黑色稻壳内的米是黑色,而不是洁白色。

在潭江镇中心学校后面的田地内,还有部分未收割的稻田

在潭江镇中心学校后面的田地内,还有部分未收割的稻田

洪国平家的情况并非孤例。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发现,与潭江镇相邻的大埔县高陂镇三洲村、桃花村、大塘坝村等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三洲村的王献军是种粮大户,种植的20亩水稻有不同程度的减产情况。“我们这里的田土质不是很好,水稻田好坏不一,但平均亩产也能达到600斤左右。”他告诉记者,晚稻禾苗高度在1米左右,但稻穗挂米较少,晚稻收割不到4000斤,相较于早稻的1.2万斤,减产达到了2/3以上。

11月15日,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埔支公司经理李小东告诉记者,目前收集到的上报材料,大埔县各镇或多或少都有水稻减产的情况发生,其中茶阳镇、西河镇、高陂镇情况最为严重。初步预估大埔县水稻减产面积约有2000亩,其中约有1/3是由虫害引起的,剩余则是不同程度的出现倒伏现象。

种子、天气或病虫害?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水稻减产?在潭江村,有村民告诉记者,这次“出事”农户是在潭江镇徐记农资店购买的同一批“19香”的种子,部分村民怀疑水稻减产可能是种子出了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南方农村报记者两次来到潭江镇徐记农资店,但该店没有开门,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徐老板。“早稻卖的也是这个品种,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他表示,种子是从梅州正规的种子公司(梅州市嘉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货,一共卖了150斤稻种。

然而,潭江村村民曾宪利种植的“和两优625”也出现了水稻减产的情况。“我本打算买‘19香’稻种,但这批种子卖完了,我换了这个品种。”他种了2亩多晚稻,每亩的收成不到500斤,情况比“19香”品种好一些。

对于种子出现问题,王献军持有不同看法。“为保证种植水稻质量和产量,我会选择多个品种的种子混种。”他在高陂镇的一家农资店购买了40斤的种子,分别是“美香粘52”“晶两优1468”。

王献军购买种子的记录本,购买的分别是“美香粘52”“晶两优1468”品种

王献军购买种子的记录本,购买的分别是“美香粘52”“晶两优1468”品种

今年的耕种方式和往年一样,但不同的是天气比往年都炎热和少雨,别的地方都下雨了,他们村却没有下雨,一直到了10月底,天气才慢慢凉了下来。“看到天气不正常,我还多打了一次虫。”王献军告诉记者,看到禾苗叶子卷起来和发黄的现象,担心有虫害,多打了一次农药。

村民们告诉记者,发现水稻减产的情况后,高陂镇农业服务中心、村委会以及保险公司派了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和取样。高陂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陂镇古东村、平溪村、三洲村、大塘坝村、桃花村种植水稻面积较大,不同程度出现了减产的情况。根据实地调查,今年天气比较干旱,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初步判断是因为天气以及病虫害引起的水稻减产。

大埔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大埔县水稻减产是由天气和病虫害两方面原因造成。在天气方面,前期大埔县比较干旱,缺水问题比较突出,虽然通过打水井和抽水灌溉等方式来缓解旱情,但还是影响到了稻穗的结实率,导致稻谷谷粒不饱满。

钻蛀性螟虫引起的水稻减产(大埔县农业局技术员提供)

钻蛀性螟虫引起的水稻减产(大埔县农业局技术员提供)

在病虫害方面,由于农民朋友防控不及时,造成病虫害发生较重,一方面是受水稻南方黑条婑缩病害造成减产,具体表现为禾苗高低不一;另一方面受稻飞虱、钻蛀性螟虫、稻瘟病影响造成减产,表现为“穿顶”或倒伏、白穗等现象。“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缺失,对水稻管理少或者弃耕。”

村民希望按照种植亩数赔付

事发后,农资店老板、潭江村委会、潭江镇农业服务中心和农业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到现场查看情况,并拍照取证。村委会也正在统计水稻减产的户数以及面积,为保险公司提供赔付依据。

潭江村统计的农户种植面积以及代耕田面积,一户农户代耕了多家的农田,以及购买的种子数

潭江村统计的农户种植面积以及代耕田面积,一户农户代耕了多家的农田,以及购买的种子数

潭江村支部委员袁志灵告诉记者,农户购买了政策性水稻保险,受灾村民需将受灾面积、身份证复印件以及银行存折复印件等材料交到村委会,由村委会统计数据后交付潭江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由保险公司按照受灾实际情况进行赔付。

袁志灵说的政策性水稻保险,是广东省中央财政补贴型的水稻种植保险。据了解,水稻种植保险每亩的投保价格是40元,国家财政补贴80%,农户自身只需支付20%,每亩最高保险金额达到1000元。根据保险条款规定,在水稻种植期间,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每亩损失率达到20%或以上时,保险公司会按照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2021年,大埔县有2.3万亩的水稻投报了水稻种植保险,晚稻参保了3.4万亩。”李小东介绍,这个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是政府主导的,帮助农户分散水稻种植风险的惠农保险,可以由村民委员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集体投保,也可以由农民或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自行投保,保险责任有洪水、暴雨、洪灾等自然灾害,还有病害、虫害。其中,病虫和虫害造成的减产需要当地农业部门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

“除了将自家的3亩地买了保险外,我也为代耕的17亩地买了保险。”前几年遇到了矮缩病,但只是给3亩地投了保险,其余损失只能由个人承担。有了此次经验教训后,王献军会为每季的水稻投保,今年他通过两个账户,花了200多元给20亩水稻田买了保险。

为种植的水稻全部投保险的农户是少数。三洲村村委委员胡国义负责统计全村的受灾面积和户数,截至到11月12日,全村水稻减产约有100户350亩,而实际的耕种面积远不止这个数。她在在统计时发现,受灾村民只上报了投保面积,代耕田没有上报。

“我自己投保的水稻只有1.4亩,其余都是亲戚或邻居的稻田。”原来,洪国平种植的6.8亩水稻,只有1.4亩是自家的田,其余5.4亩是代耕出门在外的亲戚或邻居家的田。而他只为1.4亩的田投了保险,其余为田主投的保险,这样的话,保险公司只会将1.4亩的赔付款打到自个的账户,而剩下的赔付钱将打到田主的账户。

有村民说,种植水稻的赔款如果打到田主账户上不合适,因为是耕田者受到了损失,而田主没有种田。在潭江村,有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打田200元/亩,种子50元/斤,农药化肥200元/亩,收割200元/亩,种植一亩田的成本在650元左右。

“钱如果打到田主手上,我宁愿给人家,也不好意思要。”潭江村村民廖宥香说,田主都是乡邻或亲戚,都是很熟悉,而且人家也没有收费,村民们还是希望能够按照种植面积赔付到耕田户的账户上。

针对赔付遇到的实际情况,潭江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蓝小燕说,在了解到村民们实际情况后,为了减量减少村民的损失,他们多次与保险公司、潭江村村委会协商,初步形成将赔偿直接给耕田户的方案。

大埔县各镇村正在统计受损农户及亩数,受损农户还没有拿到赔偿,李小东告诉记者,大埔县农业农村局已经安排技术人员下行调查,在因病虫害造引起减产的稻田取了样本,等拿到大埔县农业农村局盖有公章的鉴定报告后,将与上级公司协商制定具体的赔偿方案。

(应采访对象要求,王献军为化名。)

【记者】杨俊鹏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樊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