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头号猪肉消费国,但决定猪肉品质的种猪却严重依赖进口。在过去近30年时间里,中国猪业全盘西化,本土生猪品种走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中国猪业正陷入一个“国外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怪圈。如何破解中国猪种难题?北大猪肉佬陈生表示,中国人吃肉不该看外国脸色,保种、研发新种是破局关键。
八成猪种靠进口
本土猪种濒临灭绝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总体消费量占全球一半左右。以2019年数据为例,当年全球猪肉消费量达到1.009亿吨,我国猪肉消费4486.6万吨,占全球猪肉消费量比例为49%。在国内所有肉类消费中,猪肉的消费量占比也是最大头。
然而,中国用于繁衍食用商品猪的种猪却长期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种猪进口总量超过2万头,创下历史新高。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教授指出,我国的商品猪,八成来自国外引种。
外国白猪
洋猪种当道,本土猪种势弱。从1994年到2007年,我国本土猪种市场占有率从90%暴跌到只有2%,来自国外的猪种几乎完全占领了中国老百姓的餐桌,而大量本土猪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根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的结果,中国88种地方猪有85%的品种数量在急速减少。其中项城猪、定县猪、龙游乌猪和窄勒黑猪4个猪种已经确认灭绝,另有三十余种濒危或濒临灭绝。而曾经被誉为“四川回锅肉标配”的成华猪在最少的时候,存栏量仅为100头左右。
猪种被卡脖子
中国猪业现“引种-退化”僵局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主要引进的外来品种有巴克夏、皮特兰、汉普夏等6个品种。其中,英国的大白猪、丹麦的长白猪、美国的杜洛克猪,是最受市场欢迎的三大洋猪种。
国外这些白猪饲养成本低,长得还快,多数半年就能出栏,价格相对土猪也便宜不少。而传统的中华土猪饲养成本高,长得慢,平均一年才能出栏。加上土猪的瘦肉占比仅为35%,明显低于洋猪75%的瘦肉占比,因此洋猪逐渐占据生猪养殖业主流,也称霸了老百姓餐桌。
中国土猪市场十大品牌
图表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地方猪种利用现状与展望》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洋猪有一大劣势,就是繁殖几代后,容易退化。但对于外国猪企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种猪不断退化,国内养殖行业就需要不断从国外引种。当前一头原种猪,价格已高达2万元,中国每年都要高价从外国进口大量的种猪和猪的精液。
对此,陈瑶生教授认为,国内猪肉需求量巨大,一旦洋种猪的供应受限,我国生猪生产就会陷入被“卡脖子”的困境。回溯上一次困境发生在2019年。当时生猪养殖行业受非洲猪瘟影响,用以育种的母猪被卡脖子,许多企业甚至只能利用平均产仔仅有六七头的商品代生猪来应急,猪价也因此一路暴涨。
土猪大王研发完美土猪种
中国人吃肉不该看外国脸色
面对猪种“卡脖子”风险,摆脱国外引种“依赖症”,加快本土种猪种质资源的创新创制已成行业共识。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核心种源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猪企业3—5个。
而早在十几年前,本土猪种市场占有率暴跌到仅剩2%的时候,一些预见到猪种卡脖子问题的企业家已经开始布局拯救中国土猪。其中,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壹号食品”)董事长、人称北大猪肉佬的陈生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近日他公开表示,解决种猪卡脖子比芯片还难,中国人吃肉不能要看外国脸色,为此他十几年如一日,深耕中国土猪种的保护与复兴。
壹号土猪
为了培育出最优质的土猪品种,陈生带上司机和肉品专家,花费数年,从他的老家湛江出发,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靠着一口锅白水煮肉试吃。从几千头全国各地、各个品种的猪中,陈生选取两广小花猪、山东莱芜猪、湘西黑猪、东北民猪等七八种土猪,与少量国外优质猪种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了“壹号土猪”。
这种猪种既吸收了进口猪种的优点,又兼顾了土猪的风味,还实现了对优质土猪基因的保护。目前,该猪种以“壹号黑猪”作为正式品种名,向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申报。壹号土猪过硬的品质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成功占据高端猪肉市场,年销售额超15亿元,成功让中国土猪重回大众视野。
对此,有媒体评论到,手里有“种”,心中不慌。要摆脱国外引种“依赖症”,除了要促进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等多方形成合力,大力推进种业科技自主创新,还要大力鼓励民众消费土猪热情,以消费带动科研创新,将猪“种”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本文作者:壹号食品田媛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