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11月23日10时,农业农村部就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及资源普查进展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通报资源普查进展情况。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刘均勇等出席会议。


新闻发布会现场。农业农村部网站 冯嘉宇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质资源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列为重点工作。3月23日,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做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强调要打牢种质资源基础,做好资源普查收集、鉴定评价工作,切实保护好、利用好。中央印发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首要行动,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启动了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组织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技术要求之高、参与人员之多,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通报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网站 冯嘉宇摄


孙好勤介绍,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统一部署。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资源普查,摸清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性状等家底,抢救性收集保护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二是强化上下联动。部里成立了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设立农作物、畜禽、水产普查工作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各省份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县级进一步加强力量配备,确保全国一盘棋部署、一体化推进。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这次普查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全国自上而下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超过300万人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通了普查网站,研发了信息系统PC端和手机APP,有效提高普查效率和精准性。

四是强化调度指导。建立了月调度制度,及时通报普查工作进展。部领导带队赴黑龙江、海南、西藏、青海等地方开展调研指导,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带领专家组,先后赴吉林、甘肃、云南等10省区市巡回指导。各地也加大督促力度,推动普查落实落地。

孙好勤表示,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空白。二是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资源。新采集猪、马、牛、羊、鹿、骆驼等6大畜种的遗传材料5万份。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新增资金1.15亿元,用于保护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这些资源“国宝”从此也有稳定的口粮了。各地也加大了普查保护投入力度。三是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这些都是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是“国之重器”。

会上,孙好勤发布了近期专家遴选出的10大农作物、10大畜禽、10大水产优异资源。

  • 农作物10大优异种质资源:庄红贡米、濮阳莛子麦、珍珠玉米、海萝卜、芹菜、维西糯山药、芮枣、大果型野生猕猴桃、达川乌梅、永兴棉花;

  • 畜禽10大优异种质资源:查吾拉耗牛、帕米尔耗牛、凉山黑绵羊、玛格绵羊、岗巴绵羊、霍尔巴绵羊、多玛绵羊、苏格绵羊、泽库羊、阿克鸡;

  • 水产10大优异种质资源:长江刀鱼、鱇浪白鱼、中华鳑鲏、黑斑原鮡、黄唇鱼、黄鳍金枪鱼、锦绣龙虾、中华圆田螺、中华鲎、红毛菜。

会上,记者围绕发布会主题进行提问。

[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企业参与的程度高吗?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种质资源建设的相关情况?谢谢。

[孙好勤]: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质库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作物、畜禽、海洋渔业三大库的建设进行了部署,国家种质资源库是确保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对于应对各类自然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之重器”。刚才我已经讲了。随着有关项目的投入运行,我们也将通过组织开放日、线上活动等方式,逐步向公众开放。这里我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下,新库2019年2月开工建设,今年9月份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新库有三个特点:一是容量大。总容量达到150万份,保存能力从目前来讲位居世界第一,可以满足今后50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鉴定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重大需求。二是保存方式完备。基本实现了种子的低温、超低温保存,还可以保存试管苗和DNA,覆盖了世界上所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三是技术先进。保存技术达到或者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保存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种子贮藏寿命可以达到50年,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应该说,在目前来讲,我们的保存寿命在全球是最长的。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涵盖了1个长期库、1个复份库、10个中期库和43个种质圃。我刚才讲的长期库就是我们已经建成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新库,主要负责长期战略保存的任务,是整个保存体系的核心。复份库建在青海,承担着备份保存任务。中期库分布在北京、黑龙江、河南等8个省市,负责对外分发共享,以及向长期库、复份库输送资源。还有种质圃,布局在全国38个科研院所和高校,主要是解决果树等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保存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要实施国家和省级两级管理,建立国家统筹、分级负责、有机衔接的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承担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任务。以畜禽为例,除国家承担的长期战略保存任务外,目前我们159个国家级地方品种资源中,88%以上的都是由企业来承担的,也充分彰显了企业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作用。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刚才孙司长提到,今年咱们开展的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在科技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支撑。我想请问一下,咱们在科技方面应用了哪些具体的手段,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支撑,目前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果?谢谢。

[孙好勤]:这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而且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手段,确保资源普查结果更高效、更可靠、更精准。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专业人才支撑。我们集中了种质资源、植物分类、生物育种、信息化等多领域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研究制定了普查技术路线和专业技术规范,确保资源普查的科学性。

二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资源普查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研发了信息系统PC端和手机APP,能够实现在线逐级填报、逐级审核,让信息多跑路、基层少跑腿,做到普查数据即查即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监督,大大提高了普查的效率。

三是促进多项技术融合。利用生态环境技术,明确优异种质资源的地理生态分布,比如盐碱地收集的资源,具有抗逆、耐瘠薄等优良特性。利用生理和遗传技术,实现对新收集资源的活力检测和比对查重,保障了资源的有效性和遗传的多样性。科技手段的应用,实实在在地为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做出了贡献。谢谢。



来源丨农业农村部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