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形势目前大好,但困难还不少。
种子公司数量有回潮,定位很重要。
科企合作是方向,要学会借力。
修法、修标,标准有提高,要利用好。
9月16日下午,第三届江西省优质稻展示会种业高峰论坛在江西省萍乡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农业农村部品种创新处处长邹奎,中国种子协会原副会长李立秋、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罗利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传清、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何予卿、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江西农科院副院长余传源等院士、专家、学者、领导嘉宾以及种业同仁齐聚一堂,共商种业翻身良策,共谋种业振兴大业。
种业振“芯”,大师问“稻”访谈
中国种子协会原副会长李立秋,在会上为在场的种业人分享了本文开篇的四句话,简短有力、简洁明快的总结了中国种业当前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在改革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我国种业也迎来了大好的形势和发展机遇。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新一轮制种大县奖励政策、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陆续启动;《“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相继发布;种子法再次修订,种业发展形势大好。
但我国种业也面临众多难题。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创新不足、品种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育种技术(BT+IT)严重落后、种子企业数量明显有回潮,但真找到自己的方向做出成效的企业却很少,这一系列问题都在阻碍我国种业走向现代化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
“中国有句古话,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我们的种质资源鉴定利用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一提到种质资源就是建库,各个省、企业都开始建库,但其实资源不是收集保存、不是建设种子库的问题,而是怎样规模化、精准化的鉴定利用。”李立秋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在会上提到,我国虽然收集保存了很多的资源,但是种质资源育种利用率却仅为3%-5%,具有重大利用价值的种质和基因仍然缺乏。在生物技术方面,基因编辑技术的创新源不掌握在我们手里,全基因组技术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合成生物技术一些通路和调控信息还不明确。
中国种子协会原副会长李立秋
农业部8号文件出台10年,大家感觉种业的春天要来了,但是种子企业依旧面临“倒春寒”,原因在哪?
如果把水稻比喻成京剧,玉米比喻成影视剧,那么现在大部分的种子企业都是在京剧和影视剧的行业里穿梭,但我们还有萍乡的采茶戏、上海的沪剧、陕西的京腔、河南的豫剧,这些戏曲都是国粹,都很重要。
“种子企业应该明白自身的发展定位。中国现代种业体系如果建成之后相当于一个大厦,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就是四梁八柱,区域性、特色企业就是门窗隔壁,离了谁这个楼都用不了。不要都去搞玉米和水稻,只要给自己定好位,行行都能出状元。”李立秋说。
“种业多是撑死的,不是饿死的,盲目扩张是多数企业通病。” 胡培松说。
高峰论坛现场
“这几年审定的品种,种业企业审定数量大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品种是半路买来的,不是自己琢磨出来的。7000多家种子企业中,真正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还不到5%。”李立秋表示。
制约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之一,就是品种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对此专家们建议,要深入推进科企合作,突破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卡脖子”问题,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新机制,共享绿色、优质等性状聚合的重大种质,联合攻关、共同携手出“精品”。
胡培松认为,自娱自乐的科研模式必将被抛弃,中国种业亟需一批“有胸怀”、“大格局”企业家、科学家联手创新攻关,突破机制、体制瓶。
据了解,种子法的第四次修改意见正在收集中,但重心主要有两条:第一向着91文本靠近,第二是适当提高产量标准和种性鉴定的位点,这对广大自主研发的单位有好处。李立秋建议,广大种业人要利用这个机会,加强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
胡培松表示,为进一步鼓励原始创新,在实施水稻实质性派生品种保护制度(EDV制度)的基础上,建议在水稻新品种保护上尽快启动UPOV公约91文本。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传清
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
本次大会还进行种业振“芯”,大师问“稻”精彩访谈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罗利军、江西农科院副院长余传源等4位嘉宾,就生物技术育种利用、新兴育种家的育种路、节水抗旱稻栽培以及萍乡如何提高种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黄维山
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左科生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传清、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做了精彩的报告,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黄维山和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左科生分别对麻山基地科技创新情况和企业发展进行了介绍。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