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我们工作队一直坚持以‘一个重心、两条底线、三个突破口、四大抓手’的工作思路,逐步实现镇村振兴。”广东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东省联通公司共同组建的驻兴宁市永和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梁晓君给这三年的帮扶工作做了一个总结。
2021年6月,由广东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东省联通公司共同组建的驻兴宁市永和镇帮扶工作队(下称“工作队”)成立。三年来,工作队以发展镇村产业为重心,立足特色资源禀赋,聚焦产业振兴,多措并举助力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同时,工作还积极参与编制镇域乡村振兴规划,编修镇村志;以数字赋能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为美丽圩镇建设注入“加速剂”。
如今,永和镇已形成10家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级示范社和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了茶业、丝苗米、柚子、大豆制品等多个特色产业和乡土品牌,产业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联农带农超150户,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0万元。
幸福永和
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新风尚
夏日的清晨,沿着平整笔直的柏油路,从兴宁中心城区驱车20分钟,便可来到永和镇沙坪村。
在沙坪村村史馆里,陈列着耕锄、木犁、簸箕等传统农具,一件件老物件向人们展示着以往的生产生活轨迹,值得注意的是墙上挂有一张中国航天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何质彬以及来自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沙坪村50余位乡贤与工作队、帮扶单位、永和镇村领导班子代表的合照。
乡贤代表合照。
“这是2023年在广州召开的沙坪村乡村振兴在外乡贤座谈会,通过乡贤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永和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沙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冯育平介绍,目前沙坪村已经成立乡村振兴建设基金,乡贤捐款额超40万元。同时,工作队协助镇党委政府发动乡贤等社会力量筹集资金约230万元升级改造永和中学操场;募集社会资金65万元,积极推进绿美永和乡村绿化植树工作。
除了为乡村引入乡贤力量外,工作队还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以方志文化赋能镇村发展。
兴宁故里。
编志、修史、续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更好地赓续永和镇传统文化基因,广东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作为帮扶牵头单位,联合兴宁市志办与地方乡贤的力量共同推动《永和镇志》等镇村志编修,建立沙坪村史馆、兴宁市镇村三级方志驿站、方志书驿、祝枝山书法园等文化传播阵地,挖掘申报红色遗址保护以及举办全省脱贫攻坚成果巡回展,抓住各种机遇让方志文化走进大众、融入乡情,为树立文明乡风作贡献。
“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编纂镇村志正是文化振兴的落脚点和承载点。”梁晓君表示,编修镇村志不仅助力永和镇文化振兴,更能通过发动全民参与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让老百姓在精神文化层面有更多的充实感、获得感、幸福感。
数字永和
以科技赋能集体经济新模式
森林防护监控、防溺水监控、烟花爆竹AI监控、镇村产业实时展示......在永和镇全科网络指挥平台系统里,能够清楚地看到永和全貌、生产运营等模块,实时跟进永和镇生产总值变化、光伏产业变化等情况。“通过这套系统,我们能够完成政府办公数字化、农业应用智能化、村民生活信息化,非常实用。”永和镇镇长黄勇华说。
永和镇全科网络指挥平台系统。
依托广东联通数字化等资源优势,永和镇注入了15种数字化应用。“我们在山塘水库等重点水域的入口处安装了13套‘智能防溺水摄像头’,在山林56个入口安装‘沃哨所森林防护系统’,在9个烟花爆竹经营场所安装AI监控,以及500家三小场所安装‘智慧烟感’,在减轻基层镇村干部工作压力的同时,为群众生产和生活安全保驾护航。”梅州联通技术总监、永和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刘远标介绍。
近年来永和镇以推进“政府办公数字化、行业应用智能化、村民生活信息化”的数字乡村建设为目标,依托广东联通的技术支持,建设了涵盖联通乡村卫士、舆情感知、智慧消防、全科网格等数据智能采集渠道,汇聚政务信息、数据展示、预警调度的镇级一网统管的数字化平台。2023年,永和镇被选为全市全科网格示范镇之一。
在永和镇沙坪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两侧的土地已经清理平整,光伏发电停车场的建设如火如荼,“光伏发电效益,作为村新增6项村集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沙坪村村集体经济从3千元到超23万元的飞跃。”沙坪村干部何伟崇介绍,工作队自筹80万元用于两个重点村沙坪村、永星村的光伏发电项目。
据了解,通信合作社的原始资金由广东联通与村集体共同筹集,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入社村民不仅可以享受合作社专属优惠套餐和自家独享的网络服务优势,还能获得合作社的定期分红福利。合作社的宽带安装、维护修障工作也为部分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合作社的创收则纳入村集体收入,用于帮扶村中困难学子和老人、建设或维修公共设施等公益事业。
沙坪村通信合作社千兆宽带体验区。
永星村通信合作社是工作队打造的首个农村通信合作社产业标杆,成为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如今,全镇有永星、沙坪、新中、蓝排、新寨、社区等6个村(居)成立通信合作社,村民入社360余户,每村每年可获2万元以上的合作社分红,有效增加村经济集体收入。永和农村通信合作社建设案例也成功载入《我和我的数字乡村·中国联通“数字乡村”建设案例汇编》一书。
永和镇在村集体经济增收方面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得到了众多镇村的效仿推广,截至目前,梅州全市合计已有40多个村签署通信合作社协议,其中30多个村已投入运营,为2000多户村民带来了优质、高速、实惠的通信产品,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新增、可持续的稳定收入超40万元。永和镇也于2023年11月被梅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列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破题攻坚行动示范镇。
2024年1月24日,工作队推动永和镇人民政府与中国联通梅州分公司签署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信合作社”、“数字乡村”服务平台、信息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党建合作共建等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特色永和
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排排整齐有序的田垄、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走进兴宁丝苗米永和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作。
“我们在蓝排村、华岭村、永星村、沙坪村建成兴宁丝苗米种植基地超800亩,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大力推广丝苗香米增香增产机械化生产技术。”梁晓君表示,2023年通过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团队指导,早稻年产量达到亩产1300斤,产米率50%-55%的高产指标。同时在大成村、成鹊村、沙坪村、廉峰村、华岭村等村继续连片打造丝苗米产业发展示范核心区。
兴宁丝苗米永和种植基地。
梅州市柒农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柒农米公司”)是工作队引进的龙头企业。“为了打造‘柒农米’丝苗米优质品牌,我们流转撂荒耕地1431亩,覆盖永和7个行政村,建立4个玉米、丝苗米连片产业基地,带动附近村民就业。”柒农米公司总经理温爱文介绍,柒农米公司投资了370万元,建成烘干厂房、烘干车间等多套一体化设施,日烘干量40吨,产能年烘干量2800吨,产值130万元,打造集水稻种植、农产品深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柒农米”丝苗米品牌。
工作队以产业为重心,探索构建“优质企业带动、乡村新业态驱动、金融撬动、消费帮扶拉动”的乡村产业帮扶模式,强化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在兴宁市永和镇新寨村,工作队依托自然资源条件、用地布局,结合梅一客农耕体验园基础,推动形成一产蔬菜大豆、二产豆制品加工、三产休闲旅游业的综合产业发展路线。
“一开始我们在清理周围杂树的时候,发现了这所闲置了17年的百年老校湖乡小学,我们将其修缮改造成为餐厅,提高农耕体验园的承载能力。”梅州市风衣谷生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雪莲表示,通过盘活改造百年老校湖乡小学,打造乡村特色餐厅“兴宁故里”,配套风衣谷农耕体验园、客家非遗体验馆,成为新乡村网红打卡点,从2024年2月4日至今,到新寨村的游客达到2万人次。
乡村特色餐厅“兴宁故里”。
“新寨村作为典型村率先谋划好发展方向,目前,新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3.52万元。”永和镇党委书记曾波表示,新寨村在原来发展光伏发电、入股工业园的基础上,将继续流转80亩土地发展大豆、板栗南瓜等蔬果种植业,全力支持企业发展餐饮业。
放眼广袤田野,驻永和镇帮扶工作队就如同一棵参天大树,一边厚植沃土、向下扎根,一边开枝散叶、绵延勃发,奋力谱写永和镇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驻兴宁永和镇工作队成员名单
梁晓君 工作队队长,省地方志办四级调研员
冯育平 工作队队员,省联通党群工作部副处长,驻沙坪村第一书记
黄佩德 工作队队员,省地方志办四级调研员,驻永星村第一书记
刘远标 工作队队员,梅州联通政企BG(专业系列二级技术总监)
黄望平 工作队队员,河源联通职员
陈龙泉 金融助理,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客户经理
唐湘如 农村科技特派员
潘圣刚 农村科技特派员
莫钊文 农村科技特派员
陈荣导 高校毕业生志愿者
【策划】严亮 周晓凤
【统筹】冼伟锋 郑展能 韩安东 袁雪燕
【记者】符诗富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