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这十年丨共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_南方+_南方plus

共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喀什地区十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之五

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看望当地百姓,他动情地说:“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事,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我祝愿你们在党的政策扶持下生活得更加幸福。”

疏附县常春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员工正在打理花卉。地力夏提·麦麦提 摄

疏附县常春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员工正在打理花卉。地力夏提·麦麦提 摄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犹如春风化雨,点燃了喀什地区各族群众的希望之火。十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关注和支持,喀什地区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开启了蜕变之旅,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如今的阿亚格曼干村,千米文化长廊里风车悠悠转动,主干道沿街的民宿、超市、小饭馆、小商铺林立,一幢幢现代元素和民族特色的民居交相辉映,街头巷尾,春花盛放,散发着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气息。

千米文化长廊。疏附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千米文化长廊。疏附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走进村民阿卜杜柯尤木·如则家,只见房间里配备了衣柜和电视柜,地面铺上了平整的地板砖,不仅方便清洁,还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厨房和卫生间也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配备有洗菜池、燃气灶和淋浴设施,极大方便了日常生活。

“现在村里全变成了安居房,家家户户通了天然气,用起了壁挂炉、热水器、空调,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阿卜杜柯尤木·如则笑着说,“院子里还建起了温室花房。花房一年收入有3万元,养牛收入有6万元,开拖拉机收入2万元,我家一年收入约有11万余元。”阿卜杜柯尤木·如则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

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花卉大棚里员工们正在管护花卉。疏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涛 摄

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花卉大棚里员工们正在管护花卉。疏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涛 摄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曾经的阿亚格曼干村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产业。十年来,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带领阿亚格曼干村村民依托红色旅游、特色林果、玫瑰花种植加工等产业,科学谋划以“红色旅游+”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乡村休闲“红色旅游”产业。2022年,阿亚格曼干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同时,阿亚格曼干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传统扫把制作、花卉苗圃等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实现村民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今,阿亚格曼干村已经形成了“菜篮子”、花卉苗圃、农民手工艺品产销、“红色旅游”四大基地的产业格局,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还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传统扫把制作。(资料图)疏附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传统扫把制作。(资料图)疏附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今年我们从广州引进了一批花卉,卖得特别好,以后我们还要引进更多品种,带领更多群众挣钱。”疏附县常春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艾克热米江·伊布拉伊米说。

阿亚格曼干村的变化,只是喀什地区城乡巨变的一个缩影。喀什地区是传统农业大区,农村比重大、农业人口多,乡村振兴任务重,尤其在偏远乡村、大山深处的农牧民,他们的生产生活难题一直是喀什发展的痛点。

“我们村通电啦!”2023年12月26日,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通电庆典上,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欢呼声此起彼伏。大网电合闸通电时刻,帕米尔高原偏远僻静的深山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从此,塔县马尔洋乡最后一个靠光伏板用电的皮勒村成功迈入了电气化时代,缺电、用电不稳定彻底成为历史,51户农牧民再也不用过“白天靠太阳,晚上靠炉火”的生活。

2023年12月15日,距离皮勒村5公里处的最后一基铁塔正在开展线路拉紧线工作。王康 摄

2023年12月15日,距离皮勒村5公里处的最后一基铁塔正在开展线路拉紧线工作。王康 摄

马尔洋乡皮勒村距离塔县县城有200多公里,即便是交通道路发达的今天,从塔县到皮勒村也要乘车5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由于地处偏远、牧民居住分散,一直未能通电,平时主要依靠太阳能光伏板照明,供电极其不稳定。

如今的皮勒村,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达,甘甜的自来水送入家家户户,安居房拔地而起,“骑着牦牛求学记”已成为历史,“三个石头一口锅”的时代也成为了过去,村民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国网塔什库尔干县供电公司员工巡视通往皮勒村的10千伏线路。范增琴 摄

国网塔什库尔干县供电公司员工巡视通往皮勒村的10千伏线路。范增琴 摄

皮勒村的变化,反映的是喀什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上的成功实践。十年来,喀什地区积极响应新时代“三农”工作号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乡村建设与治理中,针对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对农村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成功解决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存在的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显著增强,灌溉系统得到持续改进,为乡村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看如今的喀什,宽阔平坦的公路穿越田野,连接起了千家万户;清澈的自来水流入农家庭院,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电力和网络的普及,让村民及时了解外界信息,享受现代文明的便利。

正在改造升级的农村公路。(资料图)疏附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正在改造升级的农村公路。(资料图)疏附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2023年,喀什地区统筹涉农资金、援疆资金等5.9亿元,用于24个自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建设;投入资金9.73亿元,对标对表示范村“8个好”、32个方面、109项创建标准,实施235个乡村振兴富民项目,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目前,喀什地区正在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伽师县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农民进行新梅规模化种植;巴楚县持续在水土盐碱化合理利用上做文章,推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喀什地区加快补齐全链条全要素全季节供给短板,全力推进旅游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紫红的新梅挂满枝头,伽师新梅迎来又一个丰收年(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摄

紫红的新梅挂满枝头,伽师新梅迎来又一个丰收年(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摄

今年,喀什地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各县市纷纷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培育发展现代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推进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和地区级示范村建设,努力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美丽富饶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欧晓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