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与“小”的携手并肩!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有妙招_南方+_南方plus

“我从来不敢想,院士团队能来到我们这个小养殖场,还能给出这么接地气的技术指导,在专家的帮助下,今年效益增长可以说是100%以上!”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郭为周养殖场负责人郭斯燕说。

郭斯燕的这份感慨,来源于今年年初启动的“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该项目是清远市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腾讯基金会、百农国创、宁波大学乡研院联合实施,由中国工程院陈剑平、侯水生两位院士牵头,联合了22个专家工作团共100余名专家,对清远遴选推荐的25个特色农业产业,200家乡村小微企业进行指导帮扶,力争通过3年帮扶,使每个乡村小微企业的生产规模、单产、产值有明显提高,帮助乡村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助推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落地见效。

2023年初,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正式启动

2023年初,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工作团团长侯水生表示,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乡村小微企业创新项目的实施,国内各产业、各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农业科学家,为乡村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解决他们生产中面临的难题,为清远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全产业链的科技资源,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小农场,大教授

从“土方法”到“专业加持”

从年初调研开始,各专家工作团便与帮扶小微企业建立了微信交流群,针对小微企业提出的问题,及时展开技术指导和帮扶,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金穗家庭农场,邓小荣和房素英这对“80后”夫妻共同经营着300亩的水稻田,由于受种植规模与资金限制,农场内缺乏专业的育秧大棚,都是采用小拱棚进行育秧。“小拱棚育秧是很传统的育秧方式,比较麻烦,效果也一般。”房素英深知目前所采取育秧方法有诸多不便,但苦于没有资金更新设备。

受访者供图

经过多次的现场调研,清远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成员、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李刚华专家团队结合该农场的实际情况,推荐农场将传统育秧方式改成了“叠盘暗化”的育秧技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育成秧苗的素质与产量。

“作为小农场,我们从来都没有机会接触这么专业的专家团队,他们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切切实实地站在我们的角度帮我们去解决一些问题,帮助我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房素英表示,不仅解决已出现的问题,专家还会针对当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培训,指导更多专业知识、管理方法等,让他们受益匪浅。

连南金穗家庭农场采用专家推荐的“叠盘暗化”育秧技术

连南金穗家庭农场采用专家推荐的“叠盘暗化”育秧技术

据统计,截至10月中旬,22个专家团队和腾讯数字化专家到清远企业现场调研的技术指导156次,到达现场的专家总计484人次,及时解决小微企业的技术难题 。专家团队调动全国优势专家团队资源,在清远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和全产业链培训,据统计目前已经开展了 209 场培训,惠及小微企业和农技部门总计 1966 人。

在与连南相邻的连州市,丰源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海强正在采摘今年种下的连州菜心新品种。他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在清远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成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杜永臣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今年合作社试种了专家团队新培育的品种,新品种耐高温、口感好,能比常规品种提前上市,销售供不应求。

据介绍,针对大部分小微企业品种单一问题,专家团队在国内遴选优良品种赠送给清远乡村小微企业进行试种,总计有连州菜心、梨、大豆、玉米、淮山、粉葛、香菇、灵芝等新品种70多个。

小规模,大方案

从“摸石头过河”到“智能导航”

“施肥方式及用量调整后的肥料成本为1099元/亩,与现行施肥方案相比,肥料成本每亩减少541元,…… 100亩茶园施肥成本总共减少48600元。”这是今年10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为广东思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思茶科技)提供的《施肥方案建议》,洋洋洒洒2000字,涵盖了思茶科技土壤现状、数据分析、施肥方案建议等内容,为其提供了有效可行的完善方向。

“之前我们做茶叶,基本上都是靠经验。什么季节该下什么肥料、茶园该怎么养、茶叶如何加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参数。”思茶科技负责人陈忆思回忆道。

专家团队赴广东思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考察指导

专家团队赴广东思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考察指导

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启动后,清远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成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研究员和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周波副研究员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多次来到该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指导,发现了该公司存在茶园茶树叶层薄弱、加工过程中萎凋时间偏长等问题,容易影响茶叶品质。对此,专家团队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降雨量等多方面因素,对树冠培育技术和茶园土壤养分管理进行指导,先后向该公司提供了《病虫害防治方案建议》《施肥方案建议》等专业指导。

针对小微企业种植管理“见招拆招”的情况, 各专家团队及时就小微企业提出的田间管理、果树整形、病虫害防控、灾害治理等问题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到了农作物、果树生长、疫病防控的关键季节,专家团队及时提醒小微企业做好生产管理和技术使用,帮助小微企业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手册、技术操作培训等方式,将各种农事操作流程化规范化。

陈忆思介绍,今年以来,在专家的指导帮扶下,公司通过改进肥料、提升茶园养护水平、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相较去年实现了大约1/3的增产。有了结对专家团队的指导,公司的运营像是有了“智能导航”指路。

小问题,大团队

从“闭门造车”到“聚力寻策”

除了实地考察指导,专家们还开展了线上远程服务,将考察过程中搜集到的技术难题带回到实验室,开展系列研究,并与企业保持线上同步的交流沟通,帮助企业攻克发展瓶颈。

位于清远市英德市西牛镇的英德市大粤北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大粤北食品)是一家麻竹笋加工与销售的企业,主要在本地收购麻竹笋原料进行深加工。在清远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成员、浙江农林大学应叶青专家团队赴大粤北食品考察时,该公司正因一项加工技术问题久久未能突破,导致新产品上市时间一再推迟。公司负责人钟民健抓住机会,向专家团队提出了这项难题——如何处理“蓝色斑点笋”?

英德市大粤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

英德市大粤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

“在竹笋初加工过程中,如杀青不到位,会产生一些蓝色斑点,这虽然不会影响竹笋的品质,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产品的美观度。”钟民健表示,为了新产品能够开发上市,解决蓝色斑点笋成了当务之急。

在收到该公司这项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后,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团队立马展开了研究。经过不断摸索、试验后,10月28日,远在浙江的专家团队通过微信向钟民健传来“捷报”:“经过对蓝色斑点笋进行护色处理,麻竹笋四个月内都没有恢复颜色,也没有产生不良风味。本工艺与配方,可以在之前贵公司需要护色的清汁笋原料中进行应用。”

“专家就是专家!我们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多数时候只能自己瞎琢磨,捉摸不透只能放弃。”钟民健表示,有了专家团队的试验成果,后续将会把这项工艺运用到新系列产品的加工中,带给消费者更好的食用体验。

除了技术指导方面,专家团队也会贴合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营销上提供可行的突破方向。清远市清新区白云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传统的清远鸡养殖企业,常年来靠传统批发渠道进行销售,在营销转型上艰难摸索。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在了解情况后,经常向该公司提供参与农产品推介会、产销对接会等活动的资讯与参展名额,动员该公司积极参与,助其拓宽清远鸡销售渠道,提高产品与企业知名度。

此类帮扶不在少数。利用自身联结国内产业资源和科技资源的优势,专家团队积极帮助清远小微企业对接外部资源、对接外地参观学习、对接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等。据统计,截至目前有清远鸡、甘蔗、玉米等 8 个专家团队带领或推荐清远的乡村小微企业到福建、江西、云南等 6 个省的 28 个科研单位和企业去考察学习新技术、了解产业新信息、学习品牌建设等,让小微企业不再“孤立无援”。

大专家,小经验

专家与小微企业的双向奔赴

乡村小微企业作为特色产业的市场化主体,未来将长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清远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成员、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杨琳表示,通过与小微企业的接触,专家团队同样受益良多,一方面更加了解市场所需,为后续研究指引方向;另一方面,还能从小微企业学习到一些“民间经验”“土方法”。

作为项目承办单位,腾讯SSV为村发展实验室项目负责人陈晶晶介绍,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就是首次搭建了国内最顶尖的特色产业技术专家与最基层的乡村小微企业之间的系统化方案,探索实现“一企一策”的科学绿色发展。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表示,期望通过项目,清远每个特色产业都能有至少一个堪当“领头羊”的乡村小微企业,同时通过对小微企业的合作,产生更多行而有效的技术、手段,从而辐射带动该产业在本地的发展,在全国也能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

清远市委副书记、市长温文星表示,发展乡村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点,必须发挥优势、抓住重点、补齐短板。清远率先实施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是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着眼于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加快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代表的乡村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专家团队下沉一线,与乡村小微企业一对一对接帮扶,带来了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渠道,将有力助推200家乡村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并示范带动其他产业和企业,促进清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记者】张妮静 曹童童

【通讯员】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冼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