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丰收满园。广袤田野间,千重稻浪翻滚,收割机来回穿梭……广东各地正奏响着丰收乐章,乡野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广东是全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也是最大的粮食主销区,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粮食年均产量超过1200万吨。

收割后的水稻经过脱壳后摇身一变

成为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主食——

大米

每一粒米都有它的归属地

每一口香甜都来之不易

今天,和农业君一起追溯大米的“出生地”

探寻舌尖上的香甜“奥秘”

马坝油粘米香到“流油”

关于油粘米的得名,坊间传说,当初人们用砂锅煲饭,香味四溢,饭面泛起油光,把饭粒放到纸上有油迹留下,油粘米因此得名。

马坝油粘是韶关市曲江区传统的优质水稻品种,种植历史悠久,地域范围包括整个曲江区。1996年,马坝油粘米荣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荣获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马坝油粘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与其他大米相比,马坝油粘米米粒小巧玲珑,无腹白,晶莹剔透、半透明,富有油质感,成饭后,饭粒稍曲卷,似虾状,入口香滑而软硬适中,饭后齿颊留香。

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编纂的《曲江乡土志》记载:“稻有芒谷……不粘者有二:一曰稴,俗作粘,种类甚繁,以马坝黄粘为最”(马坝黄粘是马坝油粘的一个品种)。可见清朝时期马坝油粘已有大量种植,且以黄壳的油粘质量最为上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种植面积约有3万亩,总产约1000吨,作为地方土特产销售到香港及东南亚,20世纪50年代曾于印度国际博览会获得“优质米”的殊荣。1959年马坝油粘远渡重洋被引往北美洲古巴进行试验种植。

20世纪90年代,曲江恢复马坝油粘种植,1992年成立了专门经营马坝油粘的公司,注册了“白马”牌商标,成为全国最先注册的优质米品牌之一。2020年,马坝油粘米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超过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