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各类水文监测站点达到4092处,累计报送水情简报预报3.8万期、发布水情快报14万余份,报送水雨情信息10.2亿条,为60场台风、210场暴雨洪水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情数据和测报服务……《广东省水文条例》实施十年来,广东省水文站网体系不断完善、监测能力大幅提升、管理体制逐步健全,水文现代化工程被列为“851”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8大工程之一,水文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3月29日,广东省新闻办就《广东省水文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暨省水文改革发展成就介绍举行发布会。
“广东水文条例的颁布实施,在指导全省水文站网建设、水文监测能力提升和水文管理体制完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申宏星介绍,目前,全省已建成较为完备的水文站网体系,各类水文检测站点达 4092 处,比2021年增长近一倍;实现了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200万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全面覆盖;大中型水库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设施全覆盖;省、市级行政管理的28处边界河流断面水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76个国家重要饮用水源地实现水质自动监测覆盖,非农取用水量计量监测率超90%。水文监测要素全面性、在线检测水平和实验检测能力均居全国前列,为构建安全可靠的水灾害防治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广东地处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内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域,防灾减灾任务极为繁重。申宏星介绍,十年来,广东成功迎战“尤特”“威马逊”“山竹”等60多个台风和2018年“18·8”特大暴雨洪水、2022年历史性“龙舟水”等210场暴雨洪水。水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预测预警作用,关键期洪水预报准确度达 98% 以上。我省多年洪涝灾害防御实现零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大幅度降低。
以2022年北江流域特大洪水为例,广东水文提前38小时预报了北江将出现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为几十万群众安全转移、防洪调度决策、堤坝的除险加固争取了宝贵时间,掌握防汛抗旱的主动权,保障了北江大堤和珠三角的防洪安全。
面对2021年东江、韩江和粤东等地近60年来最严重干旱,水文部门提前介入旱情分析研判和前情监测预警预报,及时提出水量调度建议,为构筑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提供决策支持,东江三大水库汛期回蓄水量6.96亿立方米,保障了大旱之年港澳地区及全省城乡供水安全。
“为不断提升基层水文服务能力, 2021年水文部门以水文测报中心为基础,全方位构建水文体系一体化建设,大力提升市县服务水平。”省水文局局长廖征红表示,广东水文在广州南沙区、珠海香洲区等地成立了县级水文机构,分批推动开展县区级水文服务,不断强化在水旱灾害防御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支撑能力。此外,通过开展非集中式供水地区的水资源调查和水质监测,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目前,广东已有20个地级市挂牌成立市一级水文局,实现双重管理;2021年,广东又推动设立49个县级水文中心,水文服务地方更加高效直接。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技术资深专家陈芷菁介绍,十年来,省水文系统累计向社会公众发布洪水预警信号1046次,向各级防汛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布预警短信1437万余条。省水文局通过广东水情APP和官方微信向社会公众提供实时水雨情信息查询服务,打通水情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通道,为群众防灾避险争取了更多的主动权。
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艺的事业。
展望未来,申宏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条例的贯彻执行,聚力实施“851”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持续提升水文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水资源分析评价服务能力,奋力推动水文现代化建设,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文支撑和保障。
【记者】杨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