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回应了“非常绿色”的问题_南方plus_南方+

受访者供图

如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和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守好生态环境底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有哪些经验可供国际社会借鉴?

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媒体提问,围绕“绿色问题”作出回应。

如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黄润秋指出,中国是一个具有超过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约束性强,要整体迈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如果走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也不可持续,因此必须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是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黄润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重点城市PM2.5浓度累计下降5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全国地表水I到III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达到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黄润秋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理念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这三者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二是在道路和路径选择上,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是在方法上,强调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黄润秋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质量从源头上的根本改善。第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已经编制了“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行动方案,将一项一项全面展开,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好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好城镇与农村,统筹好陆域与海洋,统筹好新污染物与传统污染物。第三,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监管力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努力提升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守好生态环境底线?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积极信号的形势下,如何在服务和保障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守好生态环境底线?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内在要求、应有之义。”黄润秋回应道,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考量,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一方面,既要支撑服务保障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向好;另一方面,要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他介绍,去年生态环境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环评要素保障,做法主要是“123”——“1”是落实好一套政策,构建了一套创新的政策体系,包括同类项目打捆审批,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统筹联动等创新性机制,确保环评审批高效率。“2”是畅通两项机制,一项是环评审批的绿色通道,主要针对重大项目;第二项是直达基层、直达中小微企业的咨询服务机制,通过远程在线帮扶、释疑解惑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帮助中小微企业提升环境管理能力,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效能极大提升。“3”是落实好三本台账,即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利用外资层面三个方面的相关项目环评管理台账,提前介入、定期调度,共同推动这些项目落地。

黄润秋表示,新的一年,在继续用好“123”的政策的同时,还要强调守牢底线,这方面有“345”的考虑。“3”是守住“三条底线”: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二是依法依规,特别对一些重大的、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会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三是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底线。“4”是把好“四道关口”:一是环评审批准入关,二是排污许可关,三是监督执法关,四是督察问责关。“5”是重点关注“五类项目”:比如涉“两高”项目、生态敏感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排放比较高的产业项目,涉圈水圈地的公园类项目,以及人民群众和社会反映强烈的项目,对这些项目将严格审批、严格把关。

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有何经验?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有哪些经验可供国际社会借鉴?

黄润秋称,这是“一个非常绿色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经验。

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去年12月,我国领导和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召开,推动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及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这次会议全球有193个国家近2万人参加,“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重要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些是非常值得世界各国借鉴的经验。

二是中国的生态保护制度和举措。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设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机制,把生态功能极为重要和敏感的区域划到红线里面妥善加以保护,陆域红线面积占比超过了30%,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三是实施大规模、大尺度的生态修复。国家层面,实施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项目,以及一大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项目,这些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这些是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地方层面,各地加强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修复。

“现在,大家到各个地方去,都希望沿着治理好的河流看一看,两岸水清岸绿,成了老百姓很好的生活休闲空间,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黄润秋称。

【记者】肖婉琦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谢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