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梅县:“三色同辉”绘就乡村振兴“锦绣卷”_南方plus_南方+

粤东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延续红色基因之“脉”,丙村镇溪联村农房微改造留住客家文化古“韵”,“绿水青山”孕育出富民兴村的金柚大产业……近年来,梅县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力形成“三色同辉、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一幅生态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锦绣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雁洋镇长教村的桥溪自然村——桥溪古韵

雁洋镇长教村的桥溪自然村——桥溪古韵

延续红色基因

共促基层党建、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

作为广东省1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梅县镌刻了深厚的红色记忆。在梅南镇水美村,一座古朴的客家民居“星拱楼”矗立在山脚下,屋外石坡上赫然书写着“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几个大字,仿佛在向游客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位于水美村的“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旧址

位于水美村的“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旧址

水美村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区,是粤东九龙嶂革命根据地重要核心区域,曾留下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革命元勋的足迹,在2017年正式列入了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项目。如今,村内修复的东江工农红军指挥部旧址、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战壕等红色景观散落于青山绿水之间,红色基因成为了水美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去年3月,水美村携手梅州华银文旅公司合作成立的梅州红色乡村综合服务公司正式运营,将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研学实践教学基地、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创建“田园水美”品牌,对水美村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包装,打通“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水美村打造的红军栈道项目

水美村打造的红军栈道项目

“引进专业企业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邀请专业的人共同经营水美村,带动村民富起来。”水美村党支部书记廖均介绍,村内正在打造“共享厨房”“窑鸡体验馆”,参观后的游客可向本地村民购买新鲜的蔬菜和农家鸡,在共享厨房内制作一顿美味的饭菜,体验地道的客家美味。

雁洋镇雁上村虎形村是叶剑英元帅故居所在村,该村依托叶剑英纪念园、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不断为红色旅游注入新元素。从2021年开始,雁上村持续在完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多向发力,规划建设9个党建项目,提升村民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满意度。目前,雁上村从事旅游服务的村民有700多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位于雁洋镇虎形村的叶剑英纪念馆

位于雁洋镇虎形村的叶剑英纪念馆

红色是梅县区的底蕴,梅县区列入广东红色革命遗址名录的红色遗址有68个,列入重要线索遗址名录的有30个。近年来,梅县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叶帅精神,创新“党建+红色教育”“党建+红色旅游”“党建+红色产业”模式,打造了13个党旗最红、党味最浓、党性最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与乡村全面振兴互融共促工作格局。

传承古色底蕴

农房微改造还原客家本土风情

步入梅县区丙村镇溪联村耀祖角片区,远山含黛、层林尽染,一栋栋白墙、斜顶、黛瓦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休闲广场、生动逼真的墙绘与红花绿植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客家山居图。

“这些农房的外墙原为红砖墙或贴有各色瓷砖,外貌不统一且比较杂乱。”溪联村村“两委”干部廖焕贤介绍,他们在(耀祖角)片区改造中注重突显客家元素,农房外墙统一粉刷为白色、屋顶采用青黛色琉璃瓦、墙体绘以客家故事图案,最大程度保留和还原客家本土风情。

溪联村经过风貌提升后的农房景观

溪联村经过风貌提升后的农房景观

在耀祖角片区,在一片危旧房的基础上,他们结合房前一片荷花池设计了纪念意义的景观“最美家乡那片荷”。廖焕贤介绍,这个理念一经村民代表大会公示就得到了村民的踊跃支持,以此将原址的26户农房、1座荷花池、6户农家菜园以及周边45座民房做了统一的风貌。

为激发村民对农房风貌提升的主动性、创造性,梅县区号召群众主动修建带有传统客家建筑元素的房屋或屋顶,助力建设美丽乡村。2021年,梅县区印发了《梅县区全面推进农村民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梅县区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指导手册》(下称《手册》),强化规划设计,编制了《梅县新农村客家民居》设计图,免费提供给镇村村民使用。

梅县区农房提升后的景色

梅县区农房提升后的景色

“设计图一共有14套,包含小户型、中户型、兄弟合建户型、豪华户型等,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图纸,或作为参考。”梅县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股股长谭献之介绍,梅县全区已完成民房微改造4367栋,打造示范村67个,初步实现了村民建房和改造住房有指引、农村建房保留特色、新村建设有新貌的目标。

丙村镇红光村打造的“小花园”

丙村镇红光村打造的“小花园”

村庄细微之处,梅县区以绣花功夫建设“四小园”生态板块,一个个精致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公园”点缀在房前屋后、村头巷尾,即提升了闲置土地的利用价值,也刷新了乡村“颜值”。在丙村镇红光村,房前屋后闲置地搭起了竹制篱笆,栽种的瓜菜绿意盎然;清扫后的垃圾黑点,整治成畦后缀满各色娇艳鲜花;墙体上绘上了一幅幅客家童谣。

乡村环境美起来,客乡风韵显出来。当前,梅县区正在以“叶帅故里·大美梅县”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中突出客家元素,通过古民居修旧如旧、农房风貌统一管控、村庄环境美化绿化,打造富有“客家记忆”的乡村风貌示范带,辐射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厚植绿色优势

数字农业构建金柚全产业链

每年霜降过后,梅县区山田地头,成片的柚林郁郁葱葱,一个个成熟的柚子宛如黄灯笼挂满了枝头,柚农们从枝头将柚子采摘、装进箩筐、挑下山去,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

南福村金柚公园成熟的金柚

南福村金柚公园成熟的金柚

经过多年的发展,梅州已经成为“中国金柚之乡”,其中梅县区更是成为全国最大的金柚种植基地,全区柚子种植面积27.1万亩,入选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金柚已经成为梅县区富民兴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数字赋能,“柚”再提质。近年来,梅县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推进农业园区化、设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引入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建立起金柚标准化种植—监测—管理—销售平台。目前,梅县已经建成了10万多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0.79万亩绿色食品柚园、1.31万亩有机柚园,柚果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81%以上。

梅县区金柚标准化种植基地

梅县区金柚标准化种植基地

在雁洋镇南福村金柚公园的金柚智慧科技展厅,数字大屏正显示着种植物联网监测平台界面,温度、湿度、土壤pH值、光照强度等参数,能够对柚树的栽种、施肥、修枝、育果、防病虫害、采摘等全流程数据实现监测,柚树管理实现了从粗放化向数据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转变。

通过精深加工技术,梅县区的金柚实现了从“年年见”到“天天见”的改变。作为梅县区金柚龙头企业,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前期建成了烘干小柚果自动生产线,在年产250吨柚苷提取生产线的基础上,2021年在梅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城东园区启动高纯度柚苷提取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年产高纯度柚苷1000吨,年产值约2.5亿元。

在“中国金柚之乡”,小金柚玩出了大“花样”。据统计,梅县区在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扶持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技术,已经汇集了52家加工企业,建成国内首套柚类提取柚苷中试平台和生产线,成功研发出柚苷、柚苷二氢查耳酮、金柚原浆、金柚啤酒、金柚果脯、金柚饮料、金柚花茶、金柚洗护等系列产品。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王伟正

【统筹】苏晓璇 段凤桂

【记者】杨俊鹏

【图片】受访者供图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谢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