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省深化推进“12221”!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_南方plus_南方+

南方农村报 王磊 拍摄

1月12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休闲旅游、数字农业、预制菜、农业微生物产业等新业态。”“12221”成为省两会期间的乡村振兴“热词”。

今年,是“12221”市场体系建设迈进的第五个年头。发轫于湛江徐闻菠萝的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已成为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千方百计抓经济的重大举措,是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抓手。

会议期间,多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如何深化农村“12221”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农业产业新业态等话题建言献策。

南方农村报 王磊 拍摄

市场体系建设不能弱化

品牌塑造需要深化持续

作为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策源地,徐闻菠萝成为广东推进中国式乡村产业现代化的典型案例。

省人大代表、徐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副站长罗映月看来,在“12221”带动下,徐闻摸准农产品市场需求、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徐闻通过成立全国采购商联盟,启动百千网络直播大培训,把种菠萝大军培育为卖菠萝大军;发力加工产业,加快推进菠萝食品化进程,推出鲜切小菠萝及菠萝烤鱼等预制菜产品,由以前“堵漏式、救急式”的营销活动,到形成完整且相对成熟的全产业链提升体系。

省人大代表、徐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副站长罗映月。

省人大代表、徐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副站长罗映月。

““12221”市场体系是一个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省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主任罗青文说,在“12221”市场体系中,产销两端是相互依托、相互倒逼的机制,“销”的一端更有底气,“产”的一端也更有信心加大投入。

省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主任罗青文。

省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主任罗青文。

五年来,“12221”在更多县域产区、农业品类落地生花,实现全省21个地市全覆盖,荔枝、菠萝、水产、畜禽等优质农产品产销两旺。

“12221”让德庆贡柑成为“国际果”“网红果”。省人大代表、德庆县副县长、官圩镇党委书记植思华见证了全过程。“‘12221’市场体系的提出改变了以往传统农业重生产、轻市场的生产观念,本质上推动贡柑产业从‘产供销’向‘销供产’转变,实现生产与市场同步推进。”

省人大代表、德庆县副县长、官圩镇党委书记植思华。

省人大代表、德庆县副县长、官圩镇党委书记植思华。

植思华建议,以市场为导向,在省市县多级联动开展“12221”行动,同时加强冷链基建和智慧监管保障舌尖安全等,实现质量兴农,做优做强粤字号“土特产”。她表示,德庆县将以开拓市场为主导,链条延伸为抓手,科技提升为支撑,品牌打造为引领,把德庆贡柑产业打造成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新样板。

“‘猪周期’,‘椒周期’等,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期待深化‘12221’市场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指导作用,建立更为有效的农产品监测预警体系,有效缓解农产品供需周期矛盾,让农民增产增收,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实现农业强国做出广东贡献。”省人大代表、湛江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梁思桥说。

省人大代表、湛江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梁思桥。

省人大代表、湛江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梁思桥。

省人大代表、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华指出,“12221”让广东农业从业者们逐渐觉醒,有了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品牌推广要持续深入,品牌文化要靠时间的积淀。‘12221’为全省农产品市场化、品牌化提供了原则性、系统性框架,市场体系建设不能弱化、只能深化。只有深化、持续性投入、建设和推广,广东农业品牌才能真正做起来。”黄清华说。

南方农村报 王磊 拍摄

加快推进信息数字化

实现农业农村农民联网

省两会期间,强化算力供给,推动数字经济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发热议。

“12221”中的第一个“1”就是大数据。目前,广东初步建成徐闻菠萝、广东荔枝、惠来鲍鱼、澄海狮头鹅等特色产业大数据,四会兰花、白蕉鲈鱼、湛江金鲳鱼、广东预制菜等产业大数据建设正全力推进。用数据指导农业生产与营销,推动大数据成为广东农业拼经济的新抓手。

“以前采购商一定要到实地考察才放心订果,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菠萝最新价格和产销大数据,足不出户就能订购。”罗映月说,依托大数据平台,采购商可随时随地了解徐闻菠萝的采购、供应需求与市场行情;种植户可以根据不同渠道的采购需求生产菠萝,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在果业领域深耕二十多年的广东省政协委员,百果园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表示,“数字农业是农业的未来,非常值得期待。”在他看来,百果园能够持续盈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深耕全产业链,推进水果农产品工业化;二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农业信息数字化。

省政协委员,百果园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

省政协委员,百果园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

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岳学军建议,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做到农民联网、农村联网、农业联网。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智慧农业种植,通过PC和手机APP远程实时监测农田情况,实现订单式的科技种植养殖;推动农产品云平台建设,利用直播带货、网上商城等手段,打通“粤字号”名特优农产品专属营销渠道;建立需求服务对接信息平台,引导广大农技人员和专家通过手机APP、微信、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方式,在线开展农技服务,自下而上解决产业痛点、难题。

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岳学军。

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岳学军。

南方农村报 王磊 拍摄

工业思维打造产销全流程

确保预制菜品安全可溯源

2023年伊始,广东持续发力预制菜赛道。

“用工业思路发展农业,可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结合‘乡村振兴’打造出的新特色模式。”罗青文说,“12221”市场体系助力农产品突破产销困局,而预制菜则进一步解决提升产业价值的问题,环环相扣。

罗青文表示,预制菜拥有更广的消费群体和消费渠道,更大的时空效能转化,能够有效消化产能,具有防范农业周期性风险的作用。作为水产预制菜之都,湛江市通过发展“吴川烤鱼”预制菜,罗非鱼市场价格从塘头价3-5元/斤,增长近10倍达到30-50元/斤。“还能带动芦笋、金针菇、小萝卜等其他衍生农产品的发展和价值提升,发挥价值倍增效应。”

“预制菜是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也是农业摆脱‘先天不足’,实现变革的好时机。”省人大代表,茂南三高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伟说,当前,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已成为农业增值的重要来源,可以提升农产品价值、吸引企业投资,带动农民增收,但用地难一直困扰着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他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尽快解决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用地难问题。

省人大代表,茂南三高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伟。

省人大代表,茂南三高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伟。

与李瑞伟看法相同,黄清华认为预制菜为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广阔前景。她说,过去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往往大而化之,缺乏明确的发力点,而预制菜的概念提出,让人豁然开朗。

“食用菌易于保存,有独特的鲜香味,富有营养,与多种食材都能进行搭配,非常适宜用作预制菜深加工。”黄清华表示,作为全省食用菌主产区,韶关食用菌产业已具备规模优势,接下来要加强预制菜技术研发,加快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生产转变,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省人大代表、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华。

省人大代表、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华。

2022年,广东创造性提出打造“年鱼经济”,激活了中国水产业“一池春水”。梁思桥指出,年鱼经济是节庆经济,当特定的消费产品融入到传统节日,就会赋予“鱼”以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消费量便呈现几何级增长。湛江可以结合中国海鲜美食之都这个金字招牌,发展以金鲳鱼为龙头的年鱼经济,把年鱼经济从节庆经济逐步打造成为持续消费热点。

“目前,湛江金鲳鱼已经引入‘12221’市场体系,打造‘年鱼’文化,并覆盖新鲜金鲳鱼、金鲳鱼冰鲜加工和预制菜等产品,这就需要以工业思维来整体打造产销流程。”罗青文表示,在整条流水线上,每条鱼的质量和安全监测都要更加严格,每份预制菜品材料都要可溯源。

“预制菜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省政协委员,民进湛江市委会主委、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李广丽指出,广东是预制菜的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农业资源种类丰富,农产品加工能力突出,可以在预制菜赛道上持续发力,把预制菜做成一道推动乡村振兴的 “硬菜”。

李广丽建议,广东要深挖优势资源打好特色牌。一是打造原料优势,立足绿色生态,建立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食材生产基地,强化从土壤、肥料、水质到种养技术的全链条生产要素管理;二是打造品牌优势,依托粤字号农产品和“粤菜师傅”工程,挖掘整理粤菜品牌资源,开发推出丰富多样、“粤味”浓郁的农家预制菜品;三是打造链条优势,培育一批预制菜龙头企业,开发推广 “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等模式,实现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全链条标准化运作。同时,打造联农带农价值共同体,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联合监管机制,制定行业守则,统一行业标准。

省政协委员,民进湛江市委会主委、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李广丽。金镝、张迪、姚志豪、张冠军摄

省政协委员,民进湛江市委会主委、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李广丽。金镝、张迪、姚志豪、张冠军摄

南方农村报 王磊 拍摄

搭建高水平RCEP服务平台

推动广东农业走向世界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2221”始终坚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紧抓RCEP生效机遇,积极推动广东农产品“走出去”,荔枝、菠萝、生蚝、鲍鱼、狮头鹅等一批广东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22年12月,黄清华作为“金花”,亮相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喊全球人民吃“粤字号”农产品。“作为广东‘12221’十朵金花,希望能够借助‘12221’市场体系建设和RCEP交易中心,让更多的粤北山珍走出国门,走上发展新阶段。”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联创科技园党委书记、工联会主席王海建议,立足岭南蔬果、畜禽、水产、南药、茶叶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培优提质,围绕大区域、引进大企业、依靠大科技、做强大品牌,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推动我省农业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搭建高水平RCEP服务平台,助推农业企业更好开拓国际市场,助力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联创科技园党委书记、工联会主席王海。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联创科技园党委书记、工联会主席王海。

【记者】王磊

【图片】受访者供图(署名除外)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