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陆河,内外兼修打造生态建设“绿富美”_南方plus_南方+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清晨听着鸟叫醒来,夜晚伴着虫鸣入睡,是不少都市人向往的“诗意人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发展永恒的主题。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加快落地。2022年以来,广东多份政策文件均提出推进“绿美广东”建设的行动规划及目标。“绿”成为未来广东推进生态建设的“题眼”。

1月8日,“绿美广东 · 生态陆河”2023绿美生态建设论坛在汕尾市陆河县顺利举办,成为广东首个以“绿美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活动。作为广东首个“中国生态养生之乡”,陆河县深耕绿色发展本底,建设强绿美富新县域,开启“绿美陆河”生态建设新篇章。

扩绿   守好生态发展“两条底线”

“陆河是十八大以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汕尾市副市长曾宏武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02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部署“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12月,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要突出绿美广东引领,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品质提升抓绿化,围绕啃硬骨头抓治污,围绕结构优化抓“双碳”,让广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

“陆河县山林密布,水系发达,空气优良,拥有好的生态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和本底。”陆河县委书记罗炳新表示。

地处广东汕尾东部沿海与兴梅山区结合部的陆河县,是榕江和螺河水系发源地。2013年以来,陆河县完成森林抚育54万亩,造林2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04%,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红锥林,是名副其实的省级“林业生态县”。

近年来,陆河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同步开展末端修复治理和源头预防工作,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近99%,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2016年,陆河县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9年成为当年全省唯一成功申报“中国生态养生之乡”的县域。下辖南万镇入选“广东十大绿美森林小镇”,共光、螺洞、高塘、南跃、田墩、西湖等村入选省首批“国家森林乡村”,为全面开启“绿美陆河”生态建设新篇章奠定扎实基础。

添美   优化结构响应“双碳战略”

十万香雪海,八方游客来。陆河是著名的“中国青梅之乡”,青梅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在水唇镇螺洞村,每逢梅花盛开时,沿着梅林小径直登高处远眺,漫山“香雪海”白茫茫一片,古朴民居鳞次栉比,古树森林苍劲葱郁,绘就一幅“梅泉林歌”的山水画卷,吸引千万游客慕名而来。

空气、水和擂茶,被称为陆河的“长寿三宝”。在南万镇万东村,“两山”森林康养民宿依山傍林而建。呼吸着负氧离子含量超过2万个/立方厘米的清新空气,喝着清冽的山泉水,品尝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陆河擂茶,成为不少都市人的康养新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广东将“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列为2022年广东省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发展林业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2022年7月,陆河县联合相关企业开展陆河林业碳汇开发项目,统筹全县各镇村林业资源,为在双碳目标下激活绿色GDP进行有益探索。

2022年,陆河县大力发展抽水蓄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

对广东而言,除能源结构转型外,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化改造和“低碳零碳负碳”新产业的培育壮大,也是推动广东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重要途径,亲近自然的乡村旅游产业、森林康养产业成为绿色低碳新产业的代表之一。

2022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00个以上,建设100个省自然教育基地。

“陆河县森林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往来便利,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潜力巨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改革发展司原司长、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兼森林康养分会理事长刘拓表示,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时,要注意与当地村民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在注重生态发展的同时实现联农带农,共同致富增收。

增富   盘活资源成就“金山银山”

游客纷至沓来,为山城发展注入新生机。为了让“资源变资产”,在陆河县、南万镇政府的支持下,两山(广东)资源有限公司暨“两山”公司成立,借鉴银行运营方式,盘活绿水青山生态资源。

根据陆河县南万镇党委书记叶志帆的介绍,“两山公司”成立以来,持续深化实践探索,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一是推行“院企”合作模式,与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建“两山”产业研究院,引进专家、博士13人组成科研团队,加强“两山”转化研究,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盘活镇域闲置资源,推动生态资源“交易”,把资源变资产,再把资产变成资本和财富,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去年,广福村小组把1800多亩闲置山地和210亩撂荒地存入“两山”公司,2021年底获得46.9万元收益。

目前,陆河县已形成“林材、林果、林茶、林蜜、林脂、林游”的林业产业结构,发展青梅、蜜柚、柑桔、橄榄、龙眼、荔枝、油柑、油茶等产业,全县林果经济产值约1.3亿元。

在水唇、新田、南万等镇,大力发展林下蜜蜂养殖业,蜂蜜产品成为乡村旅游伴手礼,带动相关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万东村,创新“树上建设木屋,树下种植中草药”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已成功申报汕尾市中草药科普教育基地,实现林上经济与林下经济融合发展。

“要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让生态红利更大程度惠及群众。”广东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张苏峻指出。

他表示,陆河已具备了“绿美”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坚持做好“生态+”文章,积极探索绿美生态建设和“两山”转化路径,争取在全省率先“美起来”、走在前列,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陆河样板和有益借鉴。

【记者】林晓岚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叶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