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农技驿站:创新培训,构建产学研新型农技服务体系_南方plus_南方+

“果实采后要进行一次初选后,可以采用低温保鲜技术,温度通常接近冰点但不能结冻为宜…”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余元善研究员通过粤农技驿站服务之专家“数字+”系列直播,分享柑橘采后加工关键技术,线上为仁化县柑橘种植户们答疑解惑。

线上培训是韶关仁化县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以下简称“仁化县农技驿站”)向农户推广农业技术的方式之一。自成立以来,仁化县农技驿站发挥农技推广平台作用,通过创新培训形式、组建仁化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送”农业科学技术服务,全面深化乡村振兴的科技支撑。

组建人才队伍

不断创新农技培训形式

基层农技推广人才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驿站成立后,仁化县迅速组建了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确定了为每个乡镇至少配备一名专业农技人员的目标,一支由20余人组成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被拉了起来。”仁化县农技驿站有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仁化县还从长期在一线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或专家中,公开遴选出130多名“乡土专家”,基层公益农技队伍得到了极大的充实。

农技推广员现场讲解柑橘栽培技术。

农技推广员现场讲解柑橘栽培技术。

据了解,依托农技驿站建设,仁化县农业农村局定期组县农技队伍“走出去”学习培训,提升技能。“学习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农技服务。”仁化县农业农村局邓贵招股长表示,农技人员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为服务对象定制农业技术推广方案,到田间地头、菜园果林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仁化县“农村夜校”农技课堂。

仁化县“农村夜校”农技课堂。

“做农技推广,关键是要农民真正有空的时候学习。”邓贵招表示,考虑到种植户们白天在田间忙碌,我们就直接到田间指导;而到了晚上,乡亲们都有空了,更方便开展统一的农业技术培训,于是我们便开创了“农村夜校”农技课堂,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培训,真正做到按需上课、有的放矢,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水平。

据了解,仁化县目前共设立了15所“农村夜校”试点,已累计开展72次培训,培训人数超3000人,线上观看人数更是超过10000人。

除了“夜校”,仁化县还探索建立“专家+农技人员+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建成科技示范基地10个;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班、“一对一”田间指导、“云春耕”技术直播等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农民们传授水稻、香芋、花生、柑橘、茶叶等科学种植技术。仁化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逐步构建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每次有专家下来,农技驿站的驻点专家工作办公室总是最热闹的。”仁化县农技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技驿站定期邀请省市农技专家驻点授课,既可以直接为种植户们讲授栽培技术,还可以为“乡土专家”等基层农技人员授课,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开展培训只是农技驿站与专家开展合作的一个方面。

据了解,通过农技驿站,与仁化县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农科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等技术推广部门、科研院校,在品种研发、配套技术研发推广等专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目前,仁化县逐步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仁化县农技推广工作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农技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全省多家科研单位与仁化县部分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单位达成了产学研相关项目合作,共同推动丹霞贡柑、长坝沙田柚、扶溪鸭稻米等农业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同时提供新科技成果运用、技术攻关、人才培训等服务。

此外,仁化还与韶关学院、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等市级科研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在全县33个贫困村设立技术指导服务点,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及技术下乡。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仁化县农技驿站逐步打造一支创新、专业技术扎实的基层农技队伍,构建起一套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支撑全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李少泽

【供图】仁化县农业农村局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叶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