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中,乡村振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化州市将贯彻中央关于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推进化州少数民族聚居村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谋划“十四五”期间少数民族特色村建设,为打赢民族乡村振兴攻坚战努力打造化州样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并付之实践。
一、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注重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
在一个民族的传承和发展中,应当将民族文化作为重要基础,加强传统民族文化宣传推广、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政府应当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管理,制定优惠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开发建设文化传承基地,组织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教育,与地方学校展开合作,对村民加强宣传教育,使得村民能够明确意识到加强本土民族文化保护以及传承的重要性。
二、打造民族村落品牌,推动特色村建设提档升级
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应当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自然景观,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调整,加强村落品牌宣传推广。对乡村田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农业景观,积极推进农田改造,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同时,可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色节日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少数民族聚居村品牌吸引力。此外,还可以与各大院校、企业单位强化合作,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引导人们关注民族乡村,推进少数民族聚居村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部分少数民族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薄弱,交通不便利,在乡村发展中起着阻碍作用。基于此,应当加快规划建设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积极推进道路工程互通互联,为少数民族乡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在少数民族乡村建设公厕、文化展馆、停车场、旅游参观等,改善村民生活品质,为当地农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等提供良好条件。除此以外,在少数民族地区,可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完善旅游标识,地尽其貌吸引游客,提升当地影响力。
四、推进产业融合升级,发展民族特色产业
在少数民族村落经济发展中,应当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努力提升第一产业附加值,进而形成“以形促型”的效果。比如,在少数民族村落农业产业发展创新中,可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在旅游观光时,游客可亲自采摘农产品,由店家进行烹煮,使得游客能够即时的品尝到新鲜土特产,同时提升旅游的趣味性。在少数民族村落村民农副产品生产中,也可与当地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等进行有效结合,打造民族特色品牌。
五、加快“数字乡村”的实现,助力发展提质增效
数字化时代下的少数民族村落经济发展中,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依托线上线下统战阵地,在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品牌宣传推广方面,可联合应用多种技术类型,包括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提升民族村落治理能力,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化数字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在少数民族村落,可创建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旅游商务服务平台,为第三产业开发提供良好条件。在整个村落公共场合,均可创建无线局域网,实现通信信号全面覆盖,为广大村民宣传推广信息技术,并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宣传当地特色文化、传统民俗活动等,努力营造“网红村落”,提升游客对于少数民族村落的向往。
在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村落发展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用科学的规划引领少数民族村落保护与发展,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少数民族村落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集中力量攻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定然能在乡村振兴中开新局谱新篇。
化州市平定镇少数民族那宾村橘红种植产业基地鸟瞰图
作者系中共化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