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解读一号文: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_南方plus_南方+

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怎样成效,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如何让农民多增收、有奔头?……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热议,成为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刷屏新闻。

今日(2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介绍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回答了记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对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权威解读。

image.png

谈文件内容:

不提新主题新提法,关键在于见行动

唐仁健指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强坚定决心。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提新主题、不讲新提法,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唐仁健表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包括8个部分35条,突出年度性任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加强”。“两条底线”即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三项重点”即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一个加强”即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唐仁健指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在内涵、外延上,在新时代、新阶段是差不多的,所以实际工作中不要把它搞成“两张皮”,关键在于真刀真枪干起来,见声势、见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的特征,不只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域的具体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唐仁健强调,将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今年将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不能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提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超越发展阶段急于求成,甚至大干快上乱作为。”唐仁健强调,乡村振兴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乡村发展规律,用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稳扎稳打推进。

谈粮食安全:

要让种粮农民尽可能多得利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强调部署,粮食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初级产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靠自己端牢我们的饭碗!”唐仁健指出,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但这并不意味在粮食问题上可以高枕无忧。

唐仁健表示,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要抓得实而又实,重点是“三靠”。一靠责任落实。中央明确,今后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尽快制定出台省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压实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

“粮食归根结底要靠农民去种,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唐仁健指出,第二靠是收益保障。今年将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政策上,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总之,就是要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钱挣,而且还尽可能多得利。”

三靠基础支撑,坚决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唐仁健强调,今年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哪块地是耕地、哪块地是永久基本农田都要落到具体的地块上,要做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吴宏耀在发布会上具体介绍,今年一号文件在耕地建设保护方面着墨较多,出台了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归纳起来就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一是定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二是定位。要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三是定责,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并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此外,今年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级。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

谈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将组织开展政策效果评估

去年经历了疫情灾情反复考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如何?

刘焕鑫介绍,去年以来,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防风险。全面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近70%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二是抓衔接。对脱贫攻坚期间的帮扶政策分类调整优化,出台33项衔接政策,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出台14个方面倾斜支持政策。三是促发展。中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1561亿元,比上年增加100亿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超过50%。帮扶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增长4.2%。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550元,比上年增加1810元、增长16.9%。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不能掉头就走。”刘焕鑫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上下功夫。监测上更加准一些,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帮扶上尽量早一些,将返贫致贫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操作上尽可能简化一些,打通各部门监测平台数据壁垒,缩短认定时间,提高监测帮扶效率。二是在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上下功夫。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在强化重点区域帮扶上下功夫。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四是在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实上下功夫。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政策力度不减,继续扶上马送一程。今年将组织开展政策效果评估,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谈乡村建设:

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不能自上而下定指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建设方面如何布局,引发各级干部群众关注。

唐仁健总结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他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最重要的是两个中心词或中心句,一是工作理念,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二是工作方法,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

“乡村建设在目标和标准上调门不要定得太高,水平、标准、档次可以因地而宜、高低有别,重点是保证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刘焕鑫表示,乡村建设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农民就地逐步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那些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生活的设施,如农村道路、仓储冷链和物流设施等要优先安排,加快建设。

此外,要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刘焕鑫强调,推进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期盼干的抓紧干,农民愿意干的带着干,农民不愿意干就先放一放、缓一缓。要充分认识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搞乡村建设不能自上而下定指标、下任务,关键是要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刘焕鑫表示,乡村建设要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农民应该干的要尽量交给农民干,特别是农民户内和房前屋后的事,如农村厕所改造、庭院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等,可以放手发动农民群众来干。政府重点做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事,如农村改厕涉及的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以及村庄公共环境整治。

谈产业发展:

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

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排第一。如何让农民多增收、有奔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着墨颇多。

“乡村产业要姓‘农’”。吴宏耀指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纵向上,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在横向上,要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提升乡村经济价值。

此外,今年将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吴宏耀强调,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宜县则县、宜乡则乡、宜村则村,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同时,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平台带动作用,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更多向县域、主产区转移,打造城乡联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农村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更不能把农户从产业链中挤出来。”吴宏耀表示,乡村振兴欢迎工商资本进入,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同时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谈乡村治理:

加大高价彩礼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

乡村治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治理方面重点抓哪些,有哪些工作举措?

刘焕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首在抓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要抓队伍,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乡镇、村集中换届后,要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二要抓机制,把“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到实处。三要抓监督,深入开展市县巡察,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

刘焕鑫强调,现在农村是精神文化的洼地,要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加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支持农民自发组织、主动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低成本、参与度高、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不求高大上,管用就行”。同时,要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解决好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

刘焕鑫表示,近年来,各地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探索“积分制”“清单制”等好经验好做法,下一步将加大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明确细化标准、规范程序、评价机制,努力把乡村治理抓出成效,让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农民有感知、真感受。

谈油料生产:

南方冬闲田扩大油菜种植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大豆进口量在1亿吨左右,去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油料生产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唐仁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目前我们粮食的总量是紧平衡,在保供给尤其保口粮方面问题不大。但有一个结构问题,就是大豆油料自给率比较低。目前,国产大豆可以满足食用消费需求。进口大豆主要是用于食用植物油和畜牧业饲料蛋白的需求。

“‘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唐仁健指出,国家将下大决心扩大大豆和油料的生产,能够多种一亩是一亩,多收一斤是一斤。作为传统大豆主产区的东北地区,要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支持东北地区积极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引导农民今年春播时把茬口倒回来种大豆。“水改旱”不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要倒回来,多种植大豆。

此外,要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前全国的种植面积已达到700多万亩。带状复合种植的最大好处是能够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的问题,能够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能稳产,同时多收一季大豆,大概在100-150公斤。“农民讲是玉米也能捡,大豆还白落。”唐仁健说,今年将加大推广力度,大力在黄淮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适宜地区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此,中央财政专门安排了补贴资金予以支持。

“南方的冬闲田有较大潜力,今年要继续巩固扩大油菜种植。”唐仁健强调,除大豆外,长江流域的油菜,北方、西北、华北地区的花生,以南方山地为主的油茶等木本油料都要大力发展。在油茶方面,重点是扩大油茶的种植面积,改造中低产尤其低产林。此外,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向日葵、胡麻、芝麻等特色油料,经过5-10年的努力,争取大豆和油料的自给率能够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王伟正 黄婵 樊静东 

【记者】王磊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