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家家门前长流水,户户庭院花飘香。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乡村休闲旅游正形成一股新潮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成为带动县乡消费和旅游市场整体复苏的主力军。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适应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各地顺应旅游消费新需求,因地制宜陆续推出新举措,催生新业态,有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乡村休闲旅游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重庆:时间、空间、自然资源三维度布局




SPRING


2021年12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印发《重庆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重庆规划》)提出从时间、空间、自然资源三个维度进行乡村休闲旅游布局,即:重庆主城“都市精致”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区、渝东北“诗画三峡”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区、渝东南“民族风情”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区。计划到2025年建成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100个以上地标项目,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人数200万人以上。



据了解,重庆拟通过7个新增长点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提档升级,即:民宿经济、生态康养经济、后备箱经济、线上经济、小农户创意经济、都市微农业经济、乡村夜经济,助推乡村休闲旅游业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
重庆规划》提到,重庆将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多媒体、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应用。建立乡村休闲旅游大数据系统、智慧乡村休闲旅游政务管理系统等线上系统,实现旅游镇、旅游村和乡村旅游企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向游客提供智慧化导游、导购等服务。

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大田湿地人家景区景象(图源:新华社)。

在全域全季布局乡村休闲旅游的基础上,结合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点)布局一批后备箱示范基地,实现乡村休闲旅游与“后备箱经济”协同发展,是重庆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亮点之一。
截至2020年,重庆市培育休闲农业主体22407个,休闲农业从业人数64.01万人,实现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营收入658亿元、接待游客2.11亿人次、游客人均消费水平312元。





浙江:打造8条重点发展带




SPRING


浙江省乡村休闲旅游业由“农家乐”萌发,早期是一种依托农业特色产业与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村居民舍为主要内容的经营业态,经过多年发展,产业规模日趋壮大,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上旺村黑山顶的梯田上油菜花竞相开放。(图源:新华社)

截至2020年,浙江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2.47亿人次,农家乐共2.15万户,直接从业人员17.1万人,带动就业超过100万人,农家客栈床位达39.85万张。休闲渔业经营主体达2413家,从业人员1.89万人,总产出28.5亿元。

2021年5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浙江规划》),提出将开发建设太湖渔桑水乡、天目山居茶香、浙西江湖林果、浙东诗茶情缘、东海港湾渔歌、浙中花果飘香、山海药食康养、瓯江山水农耕等8 条重点发展带。



《浙江规划》创新提出6个休闲农业重点发展模式:农家乐集聚模式、沉浸体验模式、文化深挖模式、乡村康养模式、古村体验模式、家庭农场模式,鼓励省内各地强化地方特色,拓展休闲农业模式。

浙江将深入实施特色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四大战略,解决突破休闲农业低小散、停留时间不长状况,提升“浙里田园”休闲农业品牌知名度号召力,巩固扩大生态省建设成果;基于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智力支持,打造浙江休闲农业理论研究、产业开发、专业培训、规划设计高地。计划到2025年,全省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10%以上,总额达到800亿元,形成一批可学可用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







广东:首次提出乡村休闲产业




SPRING


2022年3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广东规划》),首次在全国提出乡村休闲产业概念,将乡村休闲旅游业内涵外延,明确乡村休闲产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包括发掘生态涵养产品,培育乡村文化产品,打造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乡村休闲体验产品以及发展关联支撑的产业。



《广东规划》明确,将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耕文化为魂,推进形成“四边三道两特一园”乡村休闲产业“4321”空间布局。“4321”空间布局即:4为“四边”即城边、景边、海边、村边;3为“三道”即交通干道、碧(绿)道、南粤古驿道;2为“两特”即少数民族特色居住区、古镇古村特色村落;1为“一园”即农产品加工旅游园区。

广东省东莞市上元稻田公园。(图源:南方+)

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资源丰富,消费群体潜力巨大,乡村基础设施发达。截至2020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013个,从业人数为57.89万人,接待人数1.24亿人次,营业收入143.7亿元。
下一步广东将优化时令乡村休闲产业体系,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培强乡村休闲产业“三品一标”,丰富业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培育品牌体系、健全标准体系。计划到2025年,乡村休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乡村休闲旅游人次达1.8亿。





内蒙:构建休闲农牧业+乡村旅游

新体系




SPRING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天然草场面积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内蒙古拥有以蒙古族为主体,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为特色的56个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深厚,乡俗特色鲜明。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內草原的羊群。(图源:新华社)


近年来,内蒙古聚焦15个农畜产品产业带和2个千亿级、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休闲农牧业产业园、美丽休闲乡村、有休闲功能的家庭农牧场,构建了产业、区域、主体三级联动的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体系。
截至2022年,内蒙古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4121家,休闲农牧业从业人数12.96万人,其中农牧民就业人数8.16万人,年接待人数2386.36万人次,营业收入44.34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20.81亿元,利润总额7.69亿元,休闲农牧业带动农牧户数15.99万户。
2022年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力争年均增长10%以上,并计划结合自治区“南粮北牧”、“六牧四农”的农牧结构特征,发展形成“一轴、三区、五组团”的空间结构,实现“一轴串连、三区联动、组团发展”的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一轴”即依托主要交通道路形成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主要轴线,“三区”即东、中、西部三区,“五组团”即呼伦贝尔—大兴安岭、赤峰—科尔沁—锡林郭勒、中部都市、河套文化、沙漠风情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组团发展。
记者 | 韩雨珂
编辑 | 陈地杰


往期回顾

欢迎投稿:739649351@qq.com
联系平台:15876507123(赵飘飘)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