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亿元“真金白银”扶持全国1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毫无疑问,这样的大手笔给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极大利好。经过两年建设,产业越来越大,产值越来越高,产品品牌越来越响。产业旺,乡村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正在推动我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十四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论坛。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


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等地,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四大怀药”,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双龙镇,这里有全国最大香菇交易市场,在该镇仅千余人的双龙村,香菇交易门店多达400家,常驻外地客商300余人,常年从事香菇加工、分级、购销的人员5000余人,市场年交易干菇360万公斤,交易额超过14亿元。小小香菇,让这个山区县跳出贫困,跳出生态之困,培育出与世界连接的百亿大产业……这两年,河南省连续培育了伏牛山香菇、豫西南肉牛、优质强筋小麦、怀药四个产值超百亿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这是第二十四届中国农加工透气会上河南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展馆中的一景,也是河南乡村产业借助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支持建设100个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涉及31个省(市)、647个县(区)。其中,综合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达80个,福建食用菌、江西鄱阳湖优质稻米、山东设施蔬菜、湖北小龙虾、四川晚熟柑橘等8个产业集群的综合产值均超过500亿元。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激发了建设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形成企业引领、合作社跟进、农民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目前,仅2020年的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已吸引近90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800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250多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链条共建、渠道共享、品牌共创。

针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陕西、河北、四川、贵州、湖北、江西、重庆等多省市出台了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政策,财政投入和撬动社会资本超过200亿元,拿出超过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产业融合发展,超过1000个科研团队和技术专家服务集群建设。可以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优质特色产业集群的前提是发展全产业链


集点成链,聚链成群。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不仅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支点,也是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本质要求。有了两年建设经验,接下来如何继续建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一是优化供应链,特色优势产业“建”群。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首先要选准选好优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确定主攻方向,真正把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值优势、产业优势。如何选择主导产业?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周业铮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论坛上表示,可以在“特”字上做文章。我国地域辽阔、物种丰富,很多地区的特色资源独一无二,只有立足这些特殊地域、特有品种、特别技艺等独特优势,竭力把特色挖掘到极致,真正做出特色精品,才能实现集群高质量发展。

二是延伸产业链,三产融合发展“兴”群。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根本是要发挥集聚效应、放大协同效能,实现各类主体抱团发展、共同成长,重点在“一纵”“一横”上发力。“一纵”是贯通产加销,推进纵向一体化,构建研发、生产、加工、储运、体验、品牌、销售等各环节紧密关联、有机衔接、耦合配套的有机整体,拓展增值增效空间,增加新供给。“一横”是融合农文旅,推进横向多元化,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教育研学、电子商务等多类型融合业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和品牌价值,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创造新需求。

三是构建信息链,科技金融创新“活”群。资金和技术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两大支撑。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必须在持续加大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认为,科技助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可以在一二三全产业链条上发力,如一产关注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二产注重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打造中央厨房等新业态,三产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科技助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凸显。在河北越夏食用菌产业集群,5个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7个食用菌科技创新驿站形成食用菌科技支撑体系,汇聚菌种研发、标准化生产、保鲜仓储、品牌培育等多领域数十名专家。同样,在山西旱作高粱产业集群,50多名专家围绕高粱产业育种、生产、加工、品牌培育与推广等环节。

为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大批金融机构积极助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吕恒心介绍,目前公司已为9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项目10.14万个,提供担保金额超485亿元。中国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李纵表示,公司通过“兴农撮合”为河南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如针对2021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每年预计提供300余亿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



四是提升价值链,构建乡产经济圈“强”群。王凤忠认为,“三刀理论”为农产品加工提升价值链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第一刀“粮去壳”“菜去帮”“果去皮”“猪变肉”,农产品通过产地初加工,解决仓储物流、减损保鲜、分级分选的问题,实现产品增值在20%以上。第二刀“粮变粉”“肉变肠”“菜变肴”“果变汁”,解决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的问题,实现产品增值60%以上。第三刀“麦麸变多糖”“米糠变油脂”“果渣变纤维”“骨血变多肽”,解决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产品增值高达三倍以上。

通过价值提升,县域“块状经济”向省域“带状经济”转变。省域内多个优势县全产业链统筹布局,围绕一个有规模有基础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理念先进、活跃度高的经营主体,形成一套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利益协同的发展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乡村产业大型经济圈。


集群由大变强还要竞争变合作各有各精彩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目前我们的产业基础比较好,已经实现由小变大,初见成效。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时候建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根本目的,不是把产业从大变更大,而是要产业由大变强。”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王衍直言。

如何让产业变得更强,成为有质量、有效益、有竞争力,能带动就业的产业?关键要解决农产品同质化问题,解决区域竞争问题,解决上下游利益关系。



“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变成万马奔腾、各显神通。” 王衍表示。

以蔬菜为例,北京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北大荒蔬菜产业集群、江西富硒蔬菜产业集群、甘肃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同是蔬菜集群,如何差异化发展?

北京属于一线城市,人口数量多,人均收入很高,北京设施蔬菜产业集群,除了供市场消费,还可以做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这个重头戏,将文旅观光重点开发。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背靠“中国蔬菜之乡”,拥有种质资源库与实验室,二产强大,产品选择丰富,精品蔬菜、鲜切净菜、高山特色农产品、脱水精深加工产品、冷冻蔬菜、调理产品应有尽有。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主打品种丰富和绿色有机,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让云南省规模种植的蔬菜达1800多个品种。北大荒蔬菜致力于中央厨房等深加工。江西富硒蔬菜产业集群做到了物以“硒”为贵,除了品种选择上以国内外的新品种为主,市场上也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甘肃设施蔬菜产业集群依托“农业生产黄金带”的张掖,当地水土光热资源丰富且绝佳互补,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频频走上海外餐桌。仅甘州区就有20家企业将对脱水蔬菜、鲜活蔬菜出口到东南亚、西欧、美国、中亚、俄罗斯等地。

同菜不同命,各有各精彩。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发展才是硬道理。正如,此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强调的,增强集群发展的开放性、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有序竞争的产业发展新局面。


记者 | 赵飘飘

摄影 | 蔡思宇

编辑 | 杨志建


往期回顾



欢迎投稿:739649351@qq.com
联系平台:15876507123(赵飘飘) 

来了,点个赞+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