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已经刻进中国人的DNA?


微信农场上线,中国人的尽头都是种田?

微信农场上线了!”最近几天,不少人听说微信有了新功能,纷纷开始晒自己新养的动物。有人养闲庭信步的小鸭子,有人养会跳舞的奶牛,还有人养了两只在打架的修狗勾……


从10年前开心农场偷菜开始,到现在电商平台浇水种树、免费领水果,再到如摩尔庄园、动物之森、江南百景图等游戏大火,“种田游戏”从未迟到也不会缺席。

这一届年轻人,即使身体忙着“996”,灵魂深处却已经是“农场主”,手机里每天刷的都是田园牧歌,读的都是诗与远方。


中国人如此偏爱种田游戏,到底是为什么?

01
修仙不如休闲,打架不如种田


拥有几千年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人,对田园与自然的向往绝对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因为从小开始,我们读古代诗人笔下的山水田园诗,看武林高手归隐山林的快意小说。可以说,种田已经刻进中国人的DNA。


熟练瞄准痛点的游戏公司、互联网大厂们,自然不会放过任何能“种田”的机会。如果说没有调过闹钟偷过菜的人不是合格的2008年网民,那么进入2018年之后,没有在拼多多、淘宝、京东、QQ农场浇过水、种过树、收过果的人,基本已经成为“互联网稀有物种”。这不,连腾讯微信也加入进来。

修仙不如休闲,打架不如种田。从玩家心理分析,种田游戏的风靡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国人血脉之中的“种田”基因。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到,“中国人生活最离不开的就是土地,我们因为土地而聚集在一起,组建起了村落,与之一起形成了以亲缘为凝聚力的乡土村落文化。”不仅是自家阳台,哪怕中国人到了雪域高原、荒野沙漠、南海岛礁、尼罗河畔、地球南极……哪里有空地,哪里就有国人开荒的影子。就算脱离地球,出差太空的三人小组也肩负一项重要任务——实验育种——说到底还是种地那点事儿。


其次,是种田游戏的低成本和高回报。大多游戏以竞技为目的,即使是人民币玩家,也往往面临着“又肝又氪”的情况,需要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反观种田游戏,操作简洁、重复度高,搭配悠扬的游戏音乐和精美画面,就能带来养成和经营的满足感。再加上电商平台能收获真实水果的奖励,自然能激发玩家的热情。

第三,种田游戏能带来新鲜感和满足感。在城市长大的年轻人,往往没有实际的务农经验,种田游戏恰好能带来新奇的体验。此外,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玩家看到自己的农场、菜园、果林完成了自给自足的种植后,会激发对游戏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进而感到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

02
电竞农业,国外早就安排上了


在代表最先进科技的互联网应用场景,“种田”居然是最受欢迎的社交模块。有数据统计,光在拼多多“云种树”的用户,在2019年就达到了5000万日活,而且基本聚集在北京上海重庆这样的一二线城市。

平台的套路也不复杂,玩的就是“打卡一条龙”。收完森林能量,可以喂小鸡,收鸡粪,顺便跳转农场种树,浇水、收阳光。当果子种好了,收到助农水果后,下一轮种养又开始了。

度过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可望不可及的数码甜头已经无法满足广大网民,这条取材于现实的农耕产业链,最终又将回归到现实中去。事实上,也有人早就安排上了。

当年掀起全民偷菜热的开心农场创始人郜韶飞,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水果农场,再也不用去“偷”。作为前互联网人,他引入了智慧农业IOT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工具,能用手机控制分析土壤的温度、湿度、盐分等数据,极大地提升了农场的科技含量。

而在国外,“电竞农业”更是一个非常火的新鲜玩法。美国开发的《模拟农场》系列游戏,由于场景逼真,吸引了超过25%本身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玩家,更有8-10%就是实实在在的全职农民。


为了激发玩家热情,《模拟农场》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种田电竞活动。在游戏里,玩家可以比拼哪个队割麦子割得快、卖得多;在游戏外,玩家可以自己开农场,将游戏农场精确复刻到现实中。有玩家通过游戏,把美国蒙大拿州1万英亩的威尔克农场制成虚拟地图,精准仿制了游戏中所有的建筑和农场,还入选当地学校教材。


日本有一家叫做Telefarm的公司,则通过远程有机农场的模式与游戏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实体的开心农场。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者游戏机,经营自己的虚拟农场;而在线下,远端农场会根据玩家的选择,由专门的农人进行精心种植。

在农场里,负责人会不定期把农场情况拍成照片寄送给用户,以加强玩家的体验深度,进一步了解作物生长态势和真实的农场实景,直到完成种植农作物的全部过程。


03
人均“赛博农民”,催生全新农业业态


一边是农业,一边是游戏,两个看似不沾边的业态,融合起来却可以产生强大的市场魅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沉浸式的游戏设计模式下,能让玩家既享受到游戏提供的情绪价值,又能感受到农业带来的体验乐趣。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曾经说过,游戏、冒险活动以及时尚,都是借助其审美来“逃出平淡的日常生活”的尝试,它们既是现代社会碎片式体验的审美形式,也是追求新鲜、刺激和创造生活距离的具体表现形式。

电竞农业会成为未来全新的农业业态吗?如果说“农业+游戏”的模式能取得成功,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地方比中国更合适。

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总会有一个“田园梦”,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作为基础,虚拟与现实碰撞后完美结合的“农业+游戏”,可以突破年龄界线和圈层。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国大妈,都有可能将热情释放在电竞农业领域。

在种田游戏里,我们可以不需要拯救世界,但起码可以拯救自己,从紧张的生活中重新审视自己,找到生活节奏和情绪出口,寻回一些自洽的力量。

2022年1月,广东推出了首个农业虚拟人物“小柑妹”,并且揭牌成立了首个探索元宇宙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研究中心。眼下,广东农业已经进入了元宇宙时代,未来中国农业能有多硬核、多朋克?以后我们会变成拥有“赛博农民+城市打工人”双重身份的头号玩家吗?

谁知道呢。

观察手记
在游戏里种地,去地里游戏


移动互联时代到来,各类手游快速迭代。当年的偷菜队友养娃的养娃、供房的供房,梦中的农场早已不知在何方。微信农场的出炉,似乎又燃起人们潜藏的田园梦。人们喜欢农场游戏,本质上是大概不是热爱种地本身,而是怀念农耕文明的种种美好。

农场类游戏的诞生,恰恰契合了人们回归田园的梦想,因此每次登场都会引发全民热议。千百年来,中国人笃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使远离了田园和土地,也忘不了种田。这是源自中国人对土地和自然的热爱,是一种深烙在骨子里的集体无意识,比起长满玫瑰的花园,我们更爱种满茄子、玉米、西红柿的菜园。

人们向往大自然,需要大自然。大自然里有体能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教育、伦理教育的所有素材。但对久居城市的人来说,自然教育又如此奢侈。于是,一些农业体验类活动应运而生。

比如,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南方报业农业公园,正在建设成为一个集农旅、研学、康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再比如,德庆贡柑去年开展的认养活动,让城里人到乡下去体验田园值了。参与其中,不仅能远离城市的喧嚣,还可以与果香美食为伴,更能通过各类田间游戏体验自然之美、娱乐之妙。

与其通过电子游戏去种地,不如在田地里面玩游戏。这才是游戏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游戏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种地这件事上,5G技术与人工智能也能深度参与,人们动动手指就能让机器舞犁弄耙。此时,对于那些积极拥抱现代技术的新农人来说,种地何尝不是在玩农场游戏?

——大数据云间挥汗,小屏幕指尖播种,无人机掠过生民与大地……在那里,我们的田园梦与游戏梦已经合而为一。

原标题:农度 | 从“开心农场”到“微信农场”,中国人的灵魂里都有一个农场主?》

END

作者 | 黄旭君 王猛

来源 | 南方农村报


世界数字农业大会


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