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口修复手术场景。

  73岁的刘叔(化名)在肺结节手术后,胸壁频繁出现“鼓包”,并伴有难以忍受的疼痛。经过多方求医未果后,他最终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研究院寻求治疗。在龙伟光副院长团队的精心手术下,刘叔的胸壁缺损得到了成功修补,现已康复出院。
阿叔胸前鼓起10厘米
  刘叔是一位退休的医务工作者,曾在福建当地担任市级医院院长,并在退休后创办了自己的医院。去年3月,他因被怀疑患有原位癌而进行了肺结节手术。手术仅切除了左肺的小部分肺叶,但由于他原本就患有肺气肿,医生在手术中留下了一个约3.5厘米的肋间孔道,以便术后自行愈合,并建议他静养3个月。
  然而,术后不到一个月,刘叔就因担心医院工作而频繁返回,加上肺气肿的影响,他开始出现频繁的咳嗽症状。上个月,他突然感到胸壁反复疼痛,并发现胸壁“鼓出”了一个直径达10厘米的大包,每次咳嗽时这个大包都会凸起震动。于是,他立即前往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手术留下的肋间孔道已经形成了一个疝口。
微创手术成功修复
  面对刘叔的特殊情况,龙伟光副院长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他们决定采用胸腔镜下的微创手术来修复刘叔的胸壁缺损。手术中,医生从肺结节手术的切口进入胸壁,发现胸壁缺口竟有3.5厘米大小。随后,龙伟光副院长使用生物补片进行了双层缝合,成功封补好了缺口。整个手术过程顺利,且未产生新的手术切口。
  术后,刘叔的胸壁鼓包及疼痛症状完全消失。龙伟光副院长表示,虽然肺结节手术在胸腔镜下进行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但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他特别提醒广大患者,一旦出现反复咳嗽、胸痛、胸壁“鼓包”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的切口疝等并发症。          □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