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出又咽不下,慢性咽炎或另有其因_南方+_南方plus

春夏交接天气多变,不少人有咽喉不适的感觉,症状反复者会认为是慢性咽炎。45岁的陈先生就受长期“咽炎”困扰,喝凉茶、吃消炎药但症状依旧,到医院就诊才发现另有其因——咽喉反流。

感觉嗓子不舒服,喉咙里有东西,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声音嘶哑,是这类人群共有的烦恼,有些人还可以在声带上发现肿物,反复咳嗽不愈。近年来,嗓音疾病有增多趋势,咽喉反流可谓隐形破坏者。

据国内多中心门诊大样本调查显示,可疑咽喉反流性疾病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占比约10.15%,发生率前三位的症状为咽喉异物感、持续清嗓和咽部大量黏痰或鼻后滴漏。

咽喉反流声带“受伤”

陈先生自述,长期声音嘶哑、咳嗽、咽异物感,对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影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团队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并为他安排动态喉镜检查,终于发现了其嗓音异常的“元凶”——咽喉反流。这是因消化道反流物(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和免疫性)长期对食管和气道刺激和损伤造成的不适症状,导致声带接触性肉芽肿。

经了解,陈先生因工作原因长期饮食无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喜食辛辣油腻食物,嗜烟酒,睡眠无规律,经常在睡觉前吃东西,吃完就躺,很少做其他运动,而这些都是咽喉反流的危险因素。

医生嘱咐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础,并为其进行了系统的药物治疗结合嗓音康复训练。经过6个月治疗,陈先生的不适症状逐渐消失,嗓音也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动态喉镜对比。反流体征评分从10分降至5分。

治疗前后动态喉镜对比。反流体征评分从10分降至5分。

治疗:药物+嗓音训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咽喉头颈专科主任梁发雅副教授介绍,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持续清嗓、声嘶、发音疲劳、咽喉疼痛、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喉痉挛、哮喘等症状。

不少人和陈先生一样,有咽喉部干痒不适、疼痛、声嘶、异物感、烧灼感以及慢性咳嗽等症状,以为是慢性咽炎就自行服用药物,最后发现症状并没有好转,反复不适,有人甚至因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实在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就是咽喉反流性疾病。

咽喉反流和胃食管反流特征鉴别。

咽喉反流和胃食管反流特征鉴别。

梁发雅副教授指出,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可能会诱发咽喉反流性疾病,部分人群可检查出声带肉芽肿。近年来该类疾病有上升趋势,一般结合病史,通过动态喉镜检查,对照反流性症状指数平分量表(RSI)和反流体征评分,可作出初步诊断。

目前,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治疗以内科用药为主,即抑酸治疗,首选药物为PPI(质子泵抑制剂),其他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促胃肠动力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声带肉芽肿人群,多数经系统药物治疗和嗓音训练,症状可以得到逐渐改善,肿物也随之自消,并不需要手术。

对于部分停药后症状依然反复,或因酸反流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持续存在时,可考虑接受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外科治疗。

预防:少食酸,戒烟酒

从预防疾病的角度,该院咽喉头颈专科副主任陈仁辉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可以把床的头侧抬高15-20cm,但不建议以睡高枕代替,可以用书、或砖头等将床垫垫高,或将床架整体抬高;

二是避免睡前1-2小时吃东西,可以在进食后多站立走动一会,减少胃内食物和胃酸,防止反流腐蚀喉部组织;

三是避免摄入一些易诱发食道反流的食物和饮料,例如柑橘、番茄酱、橙汁、食醋、洋葱、大蒜等酸性食物,辛辣食物及刺激性强的食物,油腻、高脂或油炸食物,碳酸饮料类食物如雪碧、芬达,以及酒精饮品、咖啡、浓茶等。

此外,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改善和预防LPRD的关键,包括少食多餐、戒烟、控制体重,避免饱食后去KTV、锻炼、弯腰、抬重物,避免穿紧身衣、束腰等。日常感到咽喉不适,采用强吞咽动作替代清嗓,胃酸反流者可在餐后半个小时嚼含碳酸盐的口香糖。

延伸

如何区分慢性咽炎和咽喉反流?

通过反流症状量表,患者可以自行进行评估测试: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以下症状是否影响了你,如果有影响,有多严重?(每项设0-5分,0=没有症状,3=中度严重,5=症状非常严重),如果分值大于13分,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反流了,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进一步检查。

1.有声音嘶哑,或其他嗓音异常症状;

2.常常清嗓,或者做清喉的动作;

3.咽喉黏液过多,或有鼻涕倒流的感觉;

4.吞咽食物、液体或者药片不顺畅或有困难;

5.吃完东西咳嗽,或躺下后咳嗽;

6.有时发生呼吸不畅、喘不上气或者窒息;

7.烦人的咳嗽;

8.咽喉有东西粘住的感觉,或感觉有一团东西;

9.有烧心、胸痛、消化不良或反酸。

【记者】江玲 实习生陈梓曦

【通讯员】黄睿 陈文君

【来源】南方农村报


受访者供图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马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