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六大中心破解大病就医难,深汕中心医院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_南方+_南方plus

医疗是重大民生之一。当医疗洼地筑起一座大步迈进的高水平医院,能给群众带来怎样的获得感?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跟随“改革开放45周年”广东调研行活动深入位于汕尾市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了解医院高标准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发展现状。

据了解,深汕中心医院已建成六大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满足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的迫切需求。医院启用2年来,带动区域医疗技术整体提升,汕尾市域内住院率增加4.1%,本地重症患者外转数减少超过12%。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 资料图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 资料图片

“家门口”有了高水平医院

“10年前爷爷生病去广州住院,照顾他很不方便,这次奶奶生病,就近就能找到省医院专家,对我们来说是大好事!”说起近年来看病的变化,在深汕中心医院门诊窗口办理住院业务的王先生(化姓)感叹道。

“家门口”有了一所高水平建设医院,许多就医群众的直观感受是“方便”!如今,深汕中心医院不仅带动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医疗环境大幅改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的加持,也让老区群众切实感受到现代医疗发展的日新月异。

急诊中心。

急诊中心。

记者在医院门诊看到,全新建设的院区整洁明亮,流程指引清晰,导医专业热情。患者可以在手机端“窗口”进行线上挂号、缴费、报告查询等操作,减少就诊等待时间。门诊发药窗口配备了自动发药机,医生开具处方后同步传到药房,设备自动完成拣药、在电子屏通知患者,不仅大幅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也有效减轻了临床药师的负担。

据介绍,深汕中心医院是一所由省委省政府主导,深圳市政府出资16亿元援建的三级大型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800张,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在汕尾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于2017年5月奠基,2021年5月26日起门诊试运营,同年10月20日启用住院部。医院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本部)运营管理,实行人才、学科、医疗技术等全方位平移模式,并作为分院区(深汕院区)与院本部同质化管理。

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深汕中心医院从院本部平移7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4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配备粤东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汕尾首台3.0T核磁共振(MRI)等高端设备及CT-DSA杂交手术室等先进设施。

2022年10月,医院获批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2023年5月18日,深汕中心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正式揭牌。

带动区域医疗技术整体提升

“2000年以前汕尾医疗技术比较落后,各项指标在省内排名倒数,群众不得不到广深就医。我在广州工作40多年,几乎每天会接诊从汕尾来的群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执行院长郑亿庆坦言,作为在汕尾出生成长的本土人,曾经目睹家乡群众就医很不方便,感到痛心。

郑亿庆参与了深汕中心医院的建设,把多年累积的精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家乡,也见证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开业后,基本把广州顶级医疗技术平移到汕尾,填补了小儿外科、烧伤科、心脏外科等专科空白,专科布局基本齐全,以前很多处理不了的疾病,现在基本都能就地解决了。”

据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通过派驻专家、输送和培养人才模式,带动深汕中心医院诊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快速提升,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院长宋尔卫教授为首的“逸仙”专家团队定期到院区开展门诊、手术、会诊、讲座等,平均每月派驻全时和柔性专家200余名。

目前,医院已建成六大中心,包括急救中心架构下的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五大中心,以及针对汕尾地区消化道出血疾病高发的特点,创建了国家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

六大中心。

六大中心。

据统计,2021年5月开业至今,深汕中心医院累计门急诊85万人次,出院5.3万人次,手术2.6万例次(截至2023年9月30日)。医院常规开展疑难重症病例救治,完成新技术100多项,屡创区域首例,四级手术占比达22%,微创手术比例超40%,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郑亿庆院长表示,深汕中心医院整体技术提升,也作为当地龙头帮扶基层。专家常态化在当地周边医院驻点、带教,另外通过专科联盟,如助力陆丰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建设,帮助更多病人获得合理、科学的诊疗。

以往汕尾每年有近10万人外出看病,深汕中心医院建成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当地就医。统计数据显示,汕尾市域内住院率增加4.1%,涨幅居全省第一,本地重症患者外转数减少超过12%。在区域医疗中心辐射下,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汕尾市外群众前来就诊,约占总就诊人数的12.17%。

目前,医院正在推进二期建设。根据规划,通过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将增至3000张以上床位,在全面运营3-5年后,打造成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记者】江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