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儿童也可患抑郁症!_南方+_南方plus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障碍和与睡眠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大约有33%的人出现过睡眠障碍,有17%的人为严重失眠。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医学中心潘集阳教授表示,睡眠障碍和睡眠紊乱往往是精神疾病常见的伴发疾病与症状。希望公众能引起对睡眠问题的重视,促进身心共同健康。


今年12岁的彤彤(化名)从小就是优等生,让家人很省心。但就读小学六年级的彤彤最近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症状——嗜睡,感觉总是睡不醒。在上课时,常常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迷迷糊糊,甚至睡得很沉,叫都叫不醒。下课也不愿意和同学们一块玩耍,趴在桌子上睡觉。

老师起初觉得是彤彤作息不规律,晚上贪玩手机,于是要求家长好好管教,并告诫说,如果上课继续“梦周公”,可能面临被退学的风险。家长回家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在上课的时候睡觉,孩子却说自己不是故意要在课堂上睡觉,而是无法克制睡意。事实上,即使周末休息,彤彤睡到日上三竿,但她还是觉得疲乏、困倦、脑子不清醒。

彤彤的家人十分着急,带着她跑遍了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全身上下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却检查不出任何问题来。后来经朋友介绍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就诊,医生通过对彤彤进行详细检查和睡眠、情绪评估,发现她存在抑郁情绪。

这个诊断让家人很诧异。因为彤彤一直在人前都表现得很积极乐观,老师家长难以发现她的内在情绪问题。不知何时起,彤彤整天只想睡觉,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愿出门,没有动力做任何事情,也难以静心完成学业。在医生耐心细致的询问下,彤彤吐露心声说自己经常会躲起来偷偷哭泣,认为爸爸妈妈自从有了弟弟以后就不爱自己了,自己的学习压力大,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称自己活着没有什么意义,曾多次用手掐自己脖子及撞头等伤害自己。

为进一步明确彤彤的睡眠问题,医生建议彤彤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多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SLT),以求进一步明确诊断。

潘集阳教授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考虑彤彤存在:1、重性抑郁障碍;2、可疑发作性睡病。就目前情况而言,建议其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主要治疗原发病即情绪问题,睡眠问题也会随之改善。

儿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但常常被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成人抑郁症不同,儿童抑郁症表现出独特的症状,需要家长、教育者和医疗专家的关注与早期识别干预。儿童抑郁症的前兆未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萎靡,而是焦虑、易怒,或非器质性的躯体症状。对于儿童出现的无端发脾气、暴躁等情绪以及莫名的躯体不适,家长和老师应引起重视。

另外,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会认为失眠与抑郁症息息相关,但睡眠过多同样也与抑郁症相关联。白天过度嗜睡通常被认为是睡眠紊乱或睡眠不足的结果。这种表现与多种睡眠障碍相关,如失眠、睡眠鼾症、昼夜节律睡眠障碍和不宁腿综合征,而实际上最常与心理疾病相关,特别是抑郁障碍。

睡眠过多是抑郁症的不典型表现,更多见于年轻人(<30岁抑郁症患者中有40%,50岁抑郁症患者中10%)和女性,主要表现包括白天嗜睡,日间休息后感觉不能恢复精力或警觉,但不包括夜间睡眠。这一现象与长期、严重和难治性抑郁症有关,也可能提示潜在的双相障碍。因此,早期识别与治疗是改善患者睡眠问题及预后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关注儿童的睡眠问题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其精神心理上可能隐藏的潜在问题。


【记者】朱斌

【通讯员】张小涛 张灿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