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站式”治愈β地贫_南方+_南方plus

近日,广东省首例运用RM-001细胞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16岁患儿小林(化名),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出院,成功摆脱长期输血、服用祛铁药的依赖,憧憬美好未来。

该院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方建培教授表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以根治重型地贫的方法,但多数患者难以找到合适配型的供者。基于基因治疗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正成为“一站式”治愈β-地中海贫血的新希望。

小林及家属为医生团队送上感谢信。

小林及家属为医生团队送上感谢信。

自体干细胞移植“造血”

因罹患重型β地中海贫血,小林自小不得不奔走于医院,每月需要输血8个单位,每天需要服用祛铁药物。尽管承受着异于常人的病痛,积极向上的小林活泼开朗,在学习、运动方面都没有掉队,还精通琴棋书画多种才艺。为了给她最充分的照顾,家长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未再生育。

多年来,家长一直没有放弃为小林寻求治疗的机会,但一直没有配型合适的造血干细胞供者。而不间断的输血和祛铁治疗不仅让小林承受着身体的煎熬,对家庭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还要经常面临血源紧缺的困境。

去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RM-001细胞注射液I期临床研究,符合全部入组条件的小林看到了新希望。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核及与家属充分沟通后,2023年2月,小林顺利加入了临床试验,成为广东首例运用RM001细胞基因编辑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

经过前期自体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小林获取了足够的CD34+细胞并检测合格,并由技术方进行基因编辑成功。今年6月,她按计划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五区百级洁净仓,接受基因治疗前准备,随后顺利回输了经基因编辑后的自体造血干细胞。

该院儿童医学中心方建培教授、黄科教授带领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为小林全程护航。在团队的精心护理下,小林在移植后14天实现了中性粒细胞植入,移植后18天实现了脱离红细胞输注,维持血红蛋白大于90g/L,移植后26天实现了血小板植入,先后克服粒缺期感染、出血、肝静脉阻塞、血管内皮损伤等难关,于28天后度过危险期。

目前,小林已出院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和密切随访,有望在不久后停药。

“基因剪刀修复遗传缺陷

方建培教授介绍,重型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病,我国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是高发区。患儿出生后逐渐发现贫血,并进行性加重,需要终生依赖输血维持生命。但由于每月1-2次的反复输血,铁元素会在其体内各个器官沉积,俗称“铁过载”,容易导致外貌、骨骼、内分泌改变等多种并发症,患儿还需要长期坚持药物祛铁,对学习生活影响大,总体治疗费用高昂。

对于这类患儿来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没能找到适合配型的供者,而半相合移植风险高,植入成功后如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方建培教授指出,重型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的一种遗传疾病。小林所接受的基因治疗,是利用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对致病基因进行缺陷修复,激活人体内天然胎儿血红蛋白合成,经编辑后的造血干细胞回输植入患者的造血系统,可使红细胞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从而缓解输血依赖型β-地贫患者的贫血症状。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也被称为“基因剪刀”。

基于基因治疗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正成为“一站式”治愈β-地中海贫血的新希望,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骨髓捐赠和异基因移植,而且一次治疗可实现治愈,取代异基因移植的治疗方案。适用于绝大多数β地中海贫血患者,特别是无法进行传统骨髓移植的患者,该方法有望一次性治愈β-地中海贫血症,包括一些成人重型地贫、脾切等人群。

【记者】江玲

【通讯员】黄睿 刘文琴 李欣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