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大黄鱼投苗的最佳时节,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黄鱼岛养殖基地,这里成功投放了近30万尾的大黄鱼鱼苗。这是央广网《云遇中国·千里追耕》联动直播现场的一个场景。4月19日,央广网推出《云遇中国·千里追耕》联动直播活动,贵州、湖南、浙江、黑龙江四地联动,邀请广大网民跟随央广网记者一起“云”上闹春耕、赏春景,看良田良种良机融合为现代农业生产带来的新动能,看各地践行大食物观的好做法好举措。眼前是蓝色大海,耳边是海浪声与海鸥声,直播当天,央广网团队走进温州市洞头区,解密温州大黄鱼。温州市洞头区黄鱼岛养殖基地负责人毕赟说:“我们基地养殖规模大概在100万尾,现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不用网也能养殖大黄鱼!”原来,该基地建成智能声波无网海洋牧场,利用鱼类对某一频段声音敏感的特性,创新研发与养殖鱼类声敏感频率相匹配的声波发声模块,刺激养殖鱼类产生声刺反应,避开声源位置,从而形成无形的“声波围网”,大大增加了养殖面积。直播中,当地厨娘还为大家烹制了清水黄鱼,记者尝了一口,就一个字:鲜!大黄鱼为什么这么鲜?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资源处处长吴琼瑜告诉记者,因为鱼儿们都住“大别墅”。“温州有全国最大跨距管桩式围网基地、全国最大深水抗风浪网箱群等,通过养殖装备的提升,养殖密度大大下降,1立方米水体就养1到3条鱼,大黄鱼就像是住在‘别墅’里,环境非常舒适,所以它出来的体型是非常健硕的,肉质也是很紧实的。”不仅住得好,还吃得好。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所长闫茂仓介绍道:“温州有三大江入海,带来了大量的营养源,因此浮游生物繁多,同时沿岸的寒流和暖流交汇,生物多样,给大黄鱼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在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引领下,温州建立了省级的大黄鱼原种场,形成了从苗种培育到养殖管理、机械化装备等一系列的技术体系,同时出台了两大行业标准,《温州生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生态大黄鱼品质等级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大黄鱼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此次直播的所在地温州市洞头区,是温州大黄鱼的主要产区,已经有30多年的大黄鱼养殖历史,洞头区更是有“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的称号。目前,洞头大黄鱼的养殖面积超过1400亩,在建的还有约420亩,年产值达3亿元。“我们将围绕一条鱼的全产业链做文章,推动大黄鱼的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发展,实现洞头大黄鱼的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让这条大黄鱼游到更多老百姓的餐桌上,也游向更为广阔的共同富裕海洋。”温州市洞头区副区长张攀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推动地方加快国家“蓝色粮仓”建设。温州大黄鱼养殖无疑是浙江“蓝色粮仓”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浙江,广袤海面上正建起一座座“蓝色粮仓”,不断打通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转化之路。以山为笔,以海为图,一张新时代海洋强省蓝色画卷正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