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荔枝红。2017年,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原创性展览“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文化展”惊艳羊城。这是国内首个以荔枝为主题的文物展,特色鲜明。

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下称“南农”)专访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藏品管理部馆员、策展人殷忞,讲述文博人眼中的   荔枝文化。殷忞表示,广东人对荔枝,无论是从历史渊源上,还是集体记忆,抑或是个体情感上,都有比较一致的文化认同。它代表着岭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策展人殷忞

荔枝是了解岭南文化的切入点

南农:您为什么会想到策划以荔枝为主题的展览?

殷忞:八年前,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一件被命名为“荔枝纹金牌饰”的文物。它出土于宁夏银川西夏王陵,一个长方形金牌的正面并列排布着三颗带枝叶的金荔枝。作为南方特产,荔枝纹饰为何会出现在如此遥远的西北地区?这个困惑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通过数年的研究,我发现荔枝拥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国内众多博物馆甚至海外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古代荔枝纹器物,虽然数量不是特别多,但足以构成研究的基础,尤其是我所在的广东省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荔枝相关馆藏资源。

要快速了解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参观博物馆历史展是最佳选择。但常设历史展往往过于宏大,无法凸显岭南韵味。我一直想,找到一个切入点,以小见大,对岭南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荔枝不仅是岭南地区的特产,荔枝的发展史与整个岭南地区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岭南百姓赋予荔枝的吉祥寓意代表了岭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荔枝的传播更是南北交融、中外交流的见证。时至今日,不管是在外打工的广东人,还是远赴他乡的海外粤人,仍以荔枝来寄托他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策划以荔枝为主题的展览,就是希望观众知道,荔枝不仅仅是一种水果,它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从古至今都是岭南文化的闪亮招牌。

南农:与其他展览相比,荔枝文化展有何特别之处?为什么最终命名为“不辞长作岭南人”?

殷忞:历年来的荔枝展览,多是图片展,或单一的科普展。我馆策划的荔枝文化展,是目前国内首个以荔枝为主题的文物展,展出的是荔枝相关的文物精品。不管是在“荔枝圈”还是“文博圈”都是独树一帜,特色鲜明。荔枝文化展由自然、艺术、文化三个领域构成,揭开其自然奥秘,解读其艺术形象,探究其社会文化内涵。展览设计的色调体系,也来源于荔枝自身所具有的丰富色彩,如绯红(壳)、碧绿(叶)、莹白(肉)、深褐(核)等,观众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和谐与共生。

展览名称经历了多轮艰难的筛选。最终确定为“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因为我们一致认为东坡先生的这句诗是史上最经典的荔枝诗句,脍炙人口,享誉海内外;而且这句诗作于广东,用一种近乎告白式的语气道出了对广东荔枝的款款深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非常的“走心”。

2021年重庆三峡博物馆策展人导赏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场景成为展览重要IP形象

南农:目前,粤博有多少荔枝相关的藏品和文物?

殷忞:粤博馆藏100多件荔枝相关的藏品,以绘画和陶瓷居多。例如明清以来的荔枝画,荔枝纹青花、釉里红、粉彩、广彩等瓷器,及玉器、漆器、竹木雕、端砚等。还有《岭南荔枝谱》等记载岭南荔枝的古籍和民间药书,卖荔枝树的清代地契,民国以来广东出口的荔枝干商标等。在这里,介绍我馆三件极具广东特色的荔枝元素藏品:

明“南澳Ⅰ号”沉船出水荔枝核。“南澳Ⅰ号”是在广东汕头南澳岛海域发现的明代沉船,出水文物超过2.6万件,以陶瓷器为主,还有一些金属器、漆木器及有机物等。果核属于有机物,其中有一颗荔枝核,发现时保存在陶罐中,据推测应为船员所食弃。

清嘉庆广彩花果徽章纹托盘。该瓷盘是外国人在广州所订制,盘心的徽章代表订制者的家族,四周饰以荔枝、葡萄等瑞果纹饰。16-18世纪,西方上层社会将徽章纹中国餐具视为家族荣耀的象征。荔枝是广彩瓷器常见的岭南佳果题材纹饰。除广彩外,粤博馆藏的清代外销壁纸、外销画册、外销牙雕等众多艺术品中,皆喜用荔枝元素,成为一道独特的广东风景线。由此可见,广东不仅有外销荔枝干的传统,随着广彩等外销瓷器贸易的兴盛,广东韵味浓厚的荔枝纹饰、摘荔枝、卖荔枝画面也随之进入西方视野。

清嘉庆广彩花果徽章纹托盘(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顺记造”款木雕荔枝雀鹿挂落。挂落是岭南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性构件。这件3米多宽的木雕挂落,上面雕满荔枝,十几只形态各异的小鸟立于枝头,雕工精湛,纹饰繁复精美。所雕荔枝寓意大吉大利和一本万利,为清代以来广东民间所喜爱。下部刻有“顺记造”字样,为制作店号款识。

南农:荔枝文化展共走过哪些城市,展示过几次,效果如何?

殷忞:2017年至今,荔枝文化展在广东累计展出7次,在省外展出2次。2017年,在广东省博物馆首展,2020年优化提升后作为广东省重点文化活动项目再次展出,是迄今为止首个在我馆“梅开二度”的原创展览,共计120多天的展期内吸引了近20万人参观。2018年,在高州、中山、东莞虎门、番禺巡展一年。2020年受邀到东莞大岭山展出。2021年首次走出广东,受邀赴黑龙江哈尔滨及重庆展出,外出巡展的累计观展人数近25万人。

巡展中发现,外地观众对于展览设置的一个荔枝船场景尤其感兴趣,纷纷打卡留念。此场景源于第一次在我馆展出时,现场设置了一条满载荔枝的木船,以真实的历史照片为背景,营造“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经典岭南水乡场景。后来每次展出,都会让当地观众赞叹连连。可以说,这个场景俨然已经成为展览的一个重要IP形象。

荔枝船场景

荔枝元素嵌入广东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农:作为广东人,您觉得荔枝文化背后有何社会文化内涵?

殷忞:荔枝不仅是岭南地区“舌尖上的美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群体也赋予荔枝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汉代以来,荔枝作为贡品,被视为珍品。宋代曾将荔枝纹作为高级官员官服腰带上的饰件,成为官员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皇室,荔枝完成从“珍果”到“瑞果”的转变,从此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宋以来,荔枝干及部分鲜荔枝逐渐进入当时各地中心城市,其瑞果的象征意义从上至下流行起来,并且受到当时文人的追捧。明清时期,皇室赋予荔枝“多子多孙”的寓意,将荔枝纳入传统的“三多纹”纹饰组合中,这一点在众多古代宫廷器物上得到体现。与此同时,荔枝元素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文化、香文化、戏曲文化等,甚至一度成为爱情的象征。荔枝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产地。

对于广东来说,荔枝又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明清起,岭南荔枝进入兴盛期,这也是整个广东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时期。从现存的明清以来岭南画作等可以看到,荔枝已经成为代表岭南特色的符号,同时广东人也赋予了荔枝“大吉大利”、“一本万利”的吉祥寓意。广东人处处表达着对荔枝的喜爱,将荔枝雕刻在建筑的构件上、画在出口的商品上等等。对漂泊在外的海外粤人,荔枝产生了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化身为故乡的代表。

总之,我认为,广东人对荔枝,无论是从历史渊源上,还是集体记忆,抑或是个体情感上,都有比较一致的文化认同。

荔枝标本

荔枝深加工要融入文化因素

南农:广东荔枝文化牌做得怎么样,该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殷忞:自从省委主要领导强调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来,全省上下、各行各业通力合作。荔枝文化展2020年的再次展出和巡展,正是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响应号召,打好广东荔枝产业文化牌推出的重要举措。我们致力于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发挥广东荔枝的资源优势。

就目前而言,广东对荔枝历史文化的整体研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较为欠缺。希望能建立一个荔枝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聚集高校、博物馆等科研机构力量,共同推进荔枝历史文化研究。

我建议,荔枝深加工产业要充分融合科技、文化元素,挖掘广东深厚的荔枝文化底蕴,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产品开发。在深加工产品的品牌建设上,载入契合的文化因素,让文化为荔枝深加工有效赋能。

另外,鉴于展览中的“荔枝船”场景非常受欢迎,建议在广东合适的水域开发坐船游荔枝林的旅游项目,为乡村旅游提供新活力。

作者:王磊

编辑:饭团
来源:南方农村报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