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台山市四九镇中心小学,一栋名为“中意”的教学楼格外引人注目。在这栋教学楼里,宽敞的课室,崭新的课桌椅,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现代化教学设施有效地调动孩子们求知的热情。
据介绍,“中意教学楼”于2021年由深圳市中意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意集团”)捐资300万元建成,是中意集团助力基层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自2015年以来,中意集团积极响应广东“6·30”系列活动,参与各项公益慈善活动捐赠的款项已超过2亿元。“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担负更多责任,为党和政府分忧,努力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以回馈广大民众。”中意董事长赵心竹在2021年“6·30”系列活动中说道。
朝向未来,热心的中意集团还将继续前行。围绕新疆、云南等地区,中意集团将借助企业优势开展公益助农、阅读空间改造等项目,协助当地乡村实现振兴发展。
助力受灾地区复耕复产
去年6月,清远市英德市遭遇突如其来的强降雨袭击,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各地河水迅速上涨,部分地势低洼区域积水严重。
其中,英德市水边镇先后两次遭到洪灾袭击,全镇7个村(社区)均遭不同程度的损毁,受浸房屋近4000间,受浸农田5000多亩,397亩水稻绝收。
汛情过后,复耕复产,十分迫切。牵头帮扶水边镇的省妇联党组获知灾情后,迅速与中意集团成立灾后复产小组,共同筹措救灾及帮扶资金200万,其中第一期资金70万用于灾后复耕复种。
给予受灾农户种子和肥料补助、修复田埂沟渠、疏通排灌设施……在省妇联与中意集团的帮助下,水边镇复耕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洪水褪去,稻田再次布满秧苗,重现往日的生机。
“感谢省妇联和中意集团的支持,他们不仅给了种子,还按每亩田500元的标准补助了化肥、修复农田基础设施,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水边镇水边社区禾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伟庭说。
助力水边镇开展救灾复耕复种工作,是中意集团践行企业力量,参与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而这也与广东“6·30”系列活动的主题方向不谋而合。
事实上,中意集团从过去就一直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全面营造良好的公益助农氛围。如在精准扶贫阶段,中意集团就已经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链接在一起,让农产品突破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直连全国大市场。
推动非遗教育扎根乡村
当前,国家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对于广大乡村地区而言,如音乐、美术等艺术类教育受限于资源不足,始终难以开展。
今年2月25日,2022年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经验交流会暨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在广东省文化馆举办。中意集团是首次引入活动的社会爱心企业,捐资350万元为10家“优秀乡村传承学校”建设“爱心非遗室”。
基础设备缺乏、师资不足……这是制约非遗资源进入乡村教育的现实难题。中意集团董事长赵心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捐赠“爱心非遗室”,除了协助学校对课室进行装修维护、提供教学书籍外,还为每间非遗室配备了一套教学多媒体设备及两套VR互动设备,还有融合阅读设备、非遗手作工作台和大量实习素材。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型,更要铸魂。文化是乡村建设的“里子”。作为一家致力于智能家居建设的企业,中意集团积极盘活非遗文化,并巧妙结合在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中,激活文化内生动力。建成后的“爱心非遗室”集展示、体验、传播、教育、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学校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弘扬和传播非遗的重要窗口和主阵地,为广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作出积极的探索。
“我们希望以‘优秀乡村传承学校’为示范点,联动周边学校走访交流,充分利用‘爱心非遗室’设备,以点带面推动当地非遗及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同时,我们也希望各‘优秀乡村传承学校’之间,能借助‘爱心非遗室’互联互通的科技设备,互相学习、借鉴、融合,让广东省‘非遗进校园’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赵心竹说。
除了助力乡村非遗教育外,中意公益基金会还积极与中华红丝带基金会、省教育基金会、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深圳市妇儿基金会等共同开展公益项目。其中,中意公益基金会通过省教育基金会,资助了广东省内10个县市、50所农村学校设立了“中意爱心电脑室”和“中意爱心图书室”。
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捐资助学,改善校园环境,为乡村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企业参与下,崭新的课室和教学楼,在乡村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盘活非遗文化,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擦亮“底色”,中意集团用实际行动,交上一份亮眼的答卷。
【记者】袁瀚 韩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