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用金融工具为乡村振兴事业上一道“保险”_南方plus_南方+

近日,广东迎来今年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雨过程。5月13日上午,冒着暴雨天气,市农业农村局和各保险公司实地走访农户,查看农业受损情况。据初步统计,截至5月13日,全市水产养殖受灾面积约1.2万亩,花木种植受灾面积约7千亩,预计赔款4700多万元。

农业保险作为农村金融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独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及农业保险的次数达10次之多,主要包括: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等内容。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也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

以本次暴雨天气为例,因为有了农业保险的加持,可以让农户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对于抗风险能力极低的农民来说,这算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众所周知,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不确定性强。尤其是像广东这样台风天气频发的地区,如果没有保险作为后盾,农户很可能一年又白忙活了。因此,农业保险的推广就成为重中之重。然而,鉴于农民的保险意识不够,对金融产品缺乏基本信任,加之保险费对他们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所以一开始可能会充满抗拒。

对保险公司而言,推广农业保险需要很多人力,并且农业自身的风险较大,一般也不愿意做这种业务。就以往的经验看,在农业保险的实际理赔中,保险公司某种程度上的出险不及时、在确定理赔基数时偏低、理赔不及时到位、手续繁杂、赔付条件苛刻等问题,还没有得到了完全彻底有效的清除,这也使得农业保险的吸引力、保障力还不足够。

此时,出于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等方面的考虑,政府部门介入。通过补贴保费等惠民举措,推动更多农民购买保险。在中山市,水稻、甜玉米、普通玉米、马铃薯等几个品种,不需农民负担保费。这些保险为农户种植提供风险保障,极大提振了农户种养投入的信心,同时也降低了因自然灾害、疫病导致农作物失收、农民收入下降的风险,是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的金融工具。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山市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农民投保的积极性也不足。例如,甘蔗、花生、育肥猪、奶牛、蛋鸡等40多个品种,还需要农户负担一定比例的保费,有的高达30%,农户负担比例似乎还是有些高。再如,水产和花木是中山市的两大特色产业,它们的保险覆盖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长远来看,农业保险还要考虑效益问题,因此会受到社会市场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作为一项金融产品,如果不能稳定盈利,也就无法持续下去。为此,需要从国家层面着手,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保证农业保险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得到实施。

(作者别傲,媒体人)


编辑 方壮玮